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概念
哲学是研究世界的本质及其存在与变化的最普遍规律与应用的学科。研究是探索、考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普遍联系与变化规律。事物是存在的对象。世界=宇宙,世=宙=时间,时间是事物存在与变化的持续性与顺序性,界=宇=空间,空间是事物存在与变化的广延性与方位性。本质是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与异类事物相区别的属性,是类的质的规定。世界的本质是世界上所有的全部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存在=有=非空,不存在=无=空。变化是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别,是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上有所不同。普遍是针对一定范围内事物的全体对象。最普遍是针对世界范围内的一切事物对象。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表现出的可重复性,空间上的可重复表现为不同事物的共性,时间上的可重复表现为关联事物之间的因果性,相同的条件下会出现相同的结果。有前因就有后果。应用是依据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科是某一类或某一领域内事物的知识体系。物是存在的对象,事是物的关联与变化,事物是对象及其关联与变化。哲学是研究世界整体的学科。其它学科研究的都只是世界的某个方面、某个部分、某个层次或某个领域的规律与应用。各学科揭示的规律都是世界普遍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都遵循普遍规律。易经对这一问题给出了深刻地回答。所以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变化。物质是存在的本体、主体、载体、实体,变化是时空存在的差异,时间上的差异是动态,空间上的差异是结构。存在就是有,就是事物,物是主体,事是相互关系。
事物存在与变化的最普遍规律是阴阳相互依赖、对立、统一、包含、转化、生克的辩证关系。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内部、外部、内外之间,都存在多种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个叫做阴,另一个叫做阳。阴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相互依赖、对立、统一、包含、转化、生克,相互排斥又吸引、制约又促进、依赖又独立、包含又纯净、渗透又分离、肯定又否定。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平衡,有不平衡,有规律,有不规律,有统一,有不统一,有和谐,有不和谐,有运动,有静止,有变化,有稳定,普遍存在着有肯定就有否定。对立统一就是正、反、合,正反相互对立,统一就是合;既相互包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唯物之中有唯心,唯心之中有唯物,辩证之中有僵化,僵化之中有辩证;又相互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对立转化为统一,统一转化为对立,唯物转化为唯心,唯心转化为唯物,辩证转化为僵化,僵化转化为辩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事物之间或对立面之间的实际关系怎样,相互联系、作用、制约、依存的性质、功能、过程、结果怎样,只能依据具体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具体的是非很难识别、利弊很难判断呢?因为对立面相互包含,界限难以划清,相互转化,性质并不固定。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是可以转化为非,非可以转化为是;利中有弊,弊中有利,利可以转化为弊,弊可以转化为利。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既简单又复杂,既清晰又模糊,既确定又不确定,既有序又无序,……,是个混沌世界。
我们应该怎么办?开发人的智慧,创造条件,扬长避短、化短为长,扬是抑非、化非为是,取利弃弊、化弊为利,化对立为统一,以和谐发展,求长治久安,达不治而安。关键在善于转化,转化的关键在创造条件,创造条件的关键在善于学习。讲道理,就是要按客观规律,依据真理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要依靠科学和真理,驾驭这世界和谐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