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带来的营销启示(六十三)
魏长永
纠结的原因非常简单,有实力的公司不是他们的客户,没实力的公司,大多存在风险。所有的信贷机构都有这样的窘况,但要生存,全靠业务员自己的造化。
小孟权衡利弊,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得到发扬。不只是查看客户提供的资料,更要深入客户实际的业务运营中去。资料可以造假,业务不可能掩盖。
一段时间的工作,小孟有了两大提高,一是在业务中,投资于建设项目的客户,由于循环周期长,还贷难度较大,这种客户的风险系数最高;经贸类公司的批次进货,还贷及时,几乎没有风险。二是,理论上,只凭借资料甄选客户的方式属于客户思维,深入一线、据实查验的做法才是用户思维。
受用户思维的思想指导,小孟开展的工作红红火火。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小孟成了他们的自家人。让小孟遗憾的是,一直有建立客户业务跟踪档案的想法,只是客户业务太零碎,变化太多,无法统计出详实数据。有时候,客户缺少必要的抵押证件,小孟也会帮着补办。难免有假证件充数,小孟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叫自己是他们的贴心人来。
随着形势的发展,电商日渐风靡,实体店的销售遭遇到从没有过的寒冬。小孟的客户大多是经营实体的经贸公司或者店铺,销售状况急转直下。小孟和他们有着同样的心情,期盼着网络销售能像一阵风过去,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就会看到明天。不用说,小孟为他们度过这段困难期,尽到了自己的微薄能力。
形势一直不见好转,小孟的客户大多走入经营困境,还贷困难提上议事日程。仓库积压如山,工人工资连月拖欠。他们不是想赖账,是真的还不上贷款,这点,小孟是最清楚不过的。
结局不言自明,小孟负责的大批贷款,无法按时收回。小孟失去的,可不只是客户的亲情。
营销启示:
第一 亲情是亲情,业务是业务,这叫在商言商。能够混为一谈的结果,定是失了亲情,毁了业务。
第二 用户思维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概念,如何能够形成模式,还有待探索。如果耗费的精力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这就偏离了营销的本质。
第三 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每时每刻都存在。尽管理论上不能成立的逻辑,不可能在实践中成立,但是,也有许多理论上成立的逻辑,在现实中也无从操作,除了客观状况,也有人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