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选编】开国大将陈赓的生平和传奇故事


 

开国大将陈赓的生平和传奇故事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国
 
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
 
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
 
思想。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
 
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要“杀身成仁”,
 
幸亏陈赓眼明手快下了校长的武器,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
 
蒋救了出来。之后,陈赓又不眠不休,长途跋涉找到何应钦和周恩来的
 
第一师,搬来援兵。因了这次救命之恩,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后,
 
蒋介石最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凭中共将陈赓营救了去。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
 
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
 
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
 
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
 
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
 
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
 
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
 
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
 
、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
 
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
 
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
 
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
 
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
 
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
 
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初,他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临汾、太
 
原三人小组,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1946年7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连续进
 
行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万人,其
 
中包括号称“天下第一师”的胡宗南的整编第一旅。随后他率部西进,
 
于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吕梁、汾(阳)孝(义)战役,
 
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1947年4月指挥晋南攻势,歼敌15000人。8月与
 
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
 
解放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
 
行战略进攻。在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西南切断
 
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
 
。执行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进军广东追歼逃敌,直插
 
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
 
歼敌4万余人。1950年初,指挥所部经14昼夜强行军,直抵云南边境,
 
歼灭企图逃往国外的国民党军2万余人。1950年2月进驻昆明,任西南军
 
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应邀
 
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
 
政委。1952年6月回国,筹办并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
 
兼政委,培养国防科技人才。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8年9
 
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61
 
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陈赓大将是我军极富传奇色彩重要将领之一,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
的传奇故事,现从中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供大家学习、欣赏。
 
 
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5年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总指挥兼第一
 
军军长,打到惠州城却久攻不下。陈赓在担负攻城任务的第四团当连长
 
,首先率领部队攻上城头。敌人子弹打中他的右脚,他忍着伤痛继续冲
 
杀。浴血奋战到第二天傍晚,终于全歼陈炯明精锐的守城部队。蒋介石
 
看中陈赓作战勇敢,就下令调他的连队到总指挥部担任警卫任务。
 
惠州攻克后,国民革命军分两路进军:第一师沿着海岸继续东进,于20
 
日攻克海丰县城,总指挥部则跟着第三师向广东省东北的梅县方向前进
 
,10月27日在华阳镇与敌军遭遇。
 
第三师是一支才收编的旧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与敌军一交火,敌军
 
的兵力、火力都大大超过了第三师,结果,战死了一个团长和两个副团
 
长后,部队马上败退下来。蒋介石闻讯急忙赶到华阳督战。刚到达没多
 
久,第三师已像潮水一般溃退下来。蒋介石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地
 
对陈赓道:“我命令你代理三师师长,指挥三师反冲锋,快去!”
 
陈赓应声挥舞着驳壳枪,跑下山梁,冲着一伙溃退下来的粤军喊道:“
 
站住!蒋总指挥命令我指挥你们!我是师长!”
 
败兵们纷纷逃命,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有一个粤军军官用肩膀顶了他一
 
下,嗤笑道:“赶快逃吧,还当什么师长!”
 
此时陈赓已清醒地知道危局一时难以扭转,便对蒋介石说:“校长,我
 
们已经落到环形包围圈,不转移个地方,无法反击!”他见情势危急,
 
不由分说,上前架住蒋介石,就朝山下跑。跑到山下,蒋介石一屁股赖
 
到地上,颓然道:“我在黄埔一直教导你们,战死则罢,不战死则杀身
 
成仁,今天我要实现自己的诺言!”说着,拔出短剑。
 
陈赓一把夺过短剑,劝道:“你是总指挥,你的行动会对整个战局发生
 
影响,这里没有黄埔的军队,赶快离开这里,再不走就晚啦!”
 
蒋介石望着陈赓,这才无奈地说:“我实在走不动了!”
 
“我背你走!”陈赓背着蒋介石跑了几里路,终于跑到一条小河边。蒋
 
介石平安地上了船,渡过水流,到达安全地带,劲头也就回来了,迈开
 
大步跑了起来,连年轻的陈赓都几乎跟不上他。
 
 
后来蒋介石在准备反共时把陈赓的名字也列上了“不可重用”之列,被
 
陈赓发现后,他主动辞职,蒋介石念及救命之恩,在发动反革命政变之
 
前宽许他离开了黄埔。
 
在延安整风时,陈赓正和彭德怀聊天,康生一掀门帘进来,当听到他们
 
在谈当年东征的事时,他怪罪陈赓,说:“当年你要是趁机把蒋介石毙
 
了,现在哪要打这么多仗?”
 
陈赓回答说:“那蒋介石不就成了烈士,跟廖仲恺一样了?”
 
 
 
“逮捕”张云逸
 
 
1928年8月的一个深夜。上海新闸路一栋小楼上,两位中年男子正用广
 
东话低声交谈。
 
“胜之兄,由于国内局势突变,中央决定要你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机会,
 
去广西。”说这话的是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
 
“胜之兄”回到寓所,订好船票,准备出发。“天有不测风云”,在他
 
即将动身之际,四名警察突然闯进了“胜之兄”的住处,不由分说,扯
 
下了他的长袍马褂,给他换上了一套西服。
 
“你们这是干什么?”“胜之兄”大怒。警察头目冷笑一声,下令一名
 
警察打开“胜之兄”的皮箱:皮箱里面竟然有十几袋“白面”!
 
刚走出公寓,又有一伙人拦住了去路:“干什么的?”
 
“抓住一个贩毒的。”警察头目洋洋得意地说。
 
“等一下,我们要检查!”那伙人强硬地说。
 
“胜之兄”以为伸冤的机会来了,大喊起来:“我不是毒品贩子,放开
 
……”话音未落,一条手帕塞进他的嘴里。警察头目又扬起一只巴掌,
 
照“胜之兄”脸上劈了下来,又把眼睛一瞪,向拦路的便衣喝道:“执
 
行你们的任务去,看什么热闹?小心放跑了狐狸。”
 
便衣们一看这架势,便不再纠缠,各就各位,继续守株待兔。
 
警察把“胜之兄”押上车,警察头目打开了“胜之兄”的箱子,拿出一
 
叠文件,笑道:“哈哈,本来只想发点小财,没想到抓个共产党,大名
 
鼎鼎的张云逸。兄弟们,发财了!”
 
“胜之兄”就是中共著名领导人之一张云逸。
 
 
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下来。张云逸被反绑着押下了车。
 
“报告局长,犯人押到!”警察头目笑哈哈地说。
 
“云逸同志,委屈你了。”周恩来快步迎了上来,又扭头向警察头目训
 
了一句:“你这个陈赓,什么时候还开玩笑!”
 
陈赓则哈哈大笑:“我这场戏演得好啊!”扑上来,一把抱住张云逸,“
 
张大哥,小弟失礼了。”
 
张云逸恍然大悟,一拳打过去:“你呀,真会装神弄鬼!”
 
 
“我要不这样,你会这么配合吗?我虽然打了你耳光,你也划算呀!没有
 
被敌人活捉啊!”
 
原来党内出了叛徒,好几名同志已经被捕,刚才与张云逸见面的杨殷也
 
被抓了。所以陈赓才演了那场戏。
 
 
请彭德怀吃饭
 
传说陈赓一怕廖仲恺,二怕彭德怀。真怕假怕不知道,可彭德怀的脾气
 
一上来的确令人生畏。有一桌饭,差点吃得彭德怀大发雷霆。
 
1939年,彭德怀来到南乐。这时的南乐城是陈赓旅长率领的八路军一二
 
九师三八六旅旅部临时驻地,人民生活安定,市场繁荣。陈赓考虑到彭
 
总远道而来,想招待他吃顿饭。但他深知彭德怀的脾气,只好先搞搞“
 
火力侦察”。他把彭总的得力助手、随行人员王政柱找来问道:“彭总
 
对吃饭是不是还卡得那么死?”王政柱闻言色变,提醒陈赓:“你可别给
 
他搞特殊。一次路过中条山时,当地一位党的负责人招待了彭总一顿饭
 
,多弄了几个菜。彭总就问这位负责人:‘你参军时是什么成分?你参加
 
革命从家里带来多少钱?’那位负责人也没弄懂彭总的意思,顺口说:‘
 
我在家是个店员,哪有钱带出来?’彭德怀声色俱厉:‘你没带钱出来,
 
怎么有钱招待我呀?我有我的伙食标准嘛!’”
 
陈赓听罢,一声长叹:“嘿,他还是老脾气!”忽而眼睛一亮,一拍巴掌
 
:“有了!”他先找到彭德怀“吹风”:“今天的午饭没有准备别的。这
 
个地方有一种鳜鱼,也叫桂花鱼,我叫战士到河里捞了几条,请你尝尝
 
本地的特产。”彭德怀点点头说:“好吧。”
 
中午时分,陈赓把彭总一行领进了饭厅。大家围着一张圆桌刚刚坐下,
 
管理员送上了一盘馒头和一木桶米饭。接着端上来一大盘喷喷香的清蒸
 
鳜鱼。彭总一边吃着,一边说这鱼确实不错,做的味道也好。看着彭总
 
那消瘦的面容,再看看彭总吃鱼时的高兴神态,陈赓有信心一步一步实
 
现自己的计划。
 
管理员又端上来一大盘肉丸子。彭德怀警惕起来:“你不是说吃鱼,怎
 
么又弄来了肉丸子?”
 
陈赓装着不在意的样子:“这丸子是鱼肉做的,你尝尝。”
 
彭德怀夹了一个,尝尝,确实有些鱼味,便不再吭声,大口扒饭。第三
 
道菜是只鸡,管理员不敢再往外端,直看陈赓。陈赓一使眼色,鸡也端
 
上来了。彭德怀放下筷子:“这鸡难道也是鱼做的?”
 
陈赓豁出去了,往彭总碗里盛了几勺鸡汤:“河边的鸡也吃蚯蚓、鱼什
 
么的长大的。”
 
 
“现在是减租减息,不是打土豪的时候!”彭德怀说完,放下碗筷,背
 
着手走了。
 
陈赓赶忙跟着出了屋门。留在屋里的人神情紧张,担心会发生不愉快的
 
事。不一会儿,陈赓笑眯眯地推门进来道:“在路上我把他给说笑了。
 
彭总今天对我的批评,算是客气的喽。”
 
直谏毛泽东
 
1947年,中共中央转移到天赐湾,天赐湾向西距离靖边50里,是北部长
 
城的一处重镇,临近内蒙,有敌人的重兵集结。
 
这时,中央已撤出延安,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都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
 
天地,陕甘宁边区依然处在危急中。有鉴于此,毛泽东调陈赓率四纵回
 
师陕北,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这样既可以保卫党
 
中央的安全,又可以增援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同时,毛泽东又让刘、
 
邓大军做挺进大别山的准备,打算大举出击、经略中原,陈毅、粟裕兵
 
团留在鲁西南,牵制蒋介石的15个整编师、41个旅。战局已经摆开。
 
这天,陈赓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风尘仆仆地赶来了。傍晚,毛泽东的窑
 
洞里,毛泽东、周恩来、陈赓围坐在一起。“来,陈赓!”毛泽东首先
 
举杯。三个人连饮了好几杯,陈赓有些激动了,放下酒杯,突然冒出了
 
一句:“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一句话,说得毛泽东微微一怔。但毛泽东的脸上却不露声色,周恩来急
 
忙欠身拿了陈赓面前的酒杯:“你今天喝多了,不要再喝了。”
 
毛泽东取过酒杯重新放回陈赓面前:“说下去,我洗耳恭听。”
 
陈赓好像不明白周恩来劝阻的用意,又自斟自饮了一杯后,干脆坐在毛
 
泽东面前,打开了话匣子:“主席,你不该让我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
 
,你应该把我拿出去,南渡黄河、东砍西杀,再给敌人的胸口插上一把
 
刀!至于保卫陕甘宁,可以就近考虑;把我调过来,不谦虚地说,实在是
 
大材小用了……”
 
“你这个大材我怎么小用了?”
 
 
陈赓直言:“全国一盘棋,形势越来越好,越来越对我们有利。可是,
 
我认为让四纵回师陕北,不是主动进攻,是消极防御,这是一招险棋…
 
…”
 
“大胆!”毛泽东猛地一拍桌子,霍地一下站起来,“好你个陈赓!这次
 
调你过黄河,可不是为了保护我毛泽东!你们都想在中原辽阔的战场上
 
跃马纵横、杀个痛快,陕甘宁边区谁来保卫?你让我就近调兵,我调哪
 
一个?你最近,我都调不动!我晓得你曾救过蒋介石的命,难道这次想把
 
我毛泽东、把党中央,拱手送给蒋介石吗?岂有此理!”
 
陈赓一听,吓得结结巴巴地说:“我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
 
他话没说完,毛泽东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陈赓呀陈赓,你说别人怕
 
死,我说了一句笑话,也吓了你个半死!”
 
这时,周恩来等人也哈哈地笑起来。
 
毛泽东用食指和中指夹着吸了半截子的纸烟,戳着陈赓的鼻子尖说:“
 
你怕么子嘛!跟你开个玩笑。——你同中央想到一起了!”
 
周恩来笑着对陈赓说:“告诉你吧——中央已经改变计划了。”
 
毛泽东开了陈赓一次玩笑的佳话,很快就在陕甘宁传开了。
 
 
“吓唬”周师长
  
 
927
8
月,南昌起义时,陈赓在贺龙第
20
3
师任营长,而
3
师师长就是
 
周逸群。
 
  
起义军南下广东后,在潮汕一带被优势的钱大钧部打败,
 
溃不成军,将士多数被打散了。在掩护部队后撤中,陈赓负了伤,在卢
 
冬生的扶助下,两人死里逃生,辗转到了香港。然后,陈赓决定到上海
 
去找党组织。卢冬生和一位工人把他抬进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
 
  
这时,陈赓身上只有
20
块钱,虽然买到了船票,但只能和卢冬生呆在货
 
舱里。这班船从香港开出,先绕道到汕头港装货。这是起义军失败后从
 
香港到汕头的第一条船,汕头还在戒严,一派杀气腾腾。船靠岸后,
3
师师长周逸群穿着老百姓的衣服,腋下夹着一领烂席子,混在乘客中也
 
急匆匆地上了船。原来他被国民党军俘虏后没被认出来,又逃了出来,
 
汕头一家慈善团体给了他一张船票。一上船,他也往货舱里钻,面向船
 
舱壁,然后侧身躺下,可还不放心,又把破席子从头到脚严严实实盖了
 
起来。谁知他进货舱时,被正躺在船舱看报纸的陈赓发现,他非常高兴
 
,但没吭声,而是用报纸遮住面孔,决意与师长开个玩笑。待周逸群刚
 
躺下,陈赓突然说道:“这鬼记者的消息真灵通,周逸群还没上船,报
 
纸上就登出来了。”
 
  
周逸群吓了一跳,忙拉下席子,可仔细一想,
 
这声音好熟悉啊,立刻听出是陈赓的腔调!
 
  
“啊,是你这个鬼呀!
 
 
  
战友相逢,两人好不高兴。就这样,他们乘同一班船,到了上海
 
找到了党中央。
 
 
 
 
 
“抓住了共产党,兄弟们请我的客”
 
 
1928
年前后,上海有一位叫王庸的年轻人,气度不凡,出手大方,而且
 
为人热情,善于交际,别说三教九流,就是租界巡捕房中的大小巡捕和
 
特务都与他交往密切。
 
  
一次,由于叛徒告密,特务和巡捕突然包围
 
了位于法租界内的一家戏院,一批共产党员正在里边开会,特务们正准
 
备分头行动,王先生恰好路过此地,特务和巡捕连忙同他打招呼。
 
  
“你们忙啥呢?”他问道。
 
  
一名特务在他耳边悄悄说:“王先生,
 
瞧我们抓共产党吧!”
 
  
王先生立即露出好奇的神情:“抓共产党,
 
太好了,弟兄们,算我一个!信不信得过我?”
 
  
“好啊!”特务们
 
一听,纷纷嚷道,“王先生,走,同去,同去。”
 
  
在分头行动时,
 
王先生主动提出说:“这个出口我来把守。”
 
  
特务们都翘起大拇指
 
说:“王先生有胆量,那我们不奉陪了啊。”
 
  
有个特务还叮嘱了一
 
句:“王先生,当心些,共产党很厉害的。不行了,就喊我们帮忙!”
 
  
“放心吧,抓住了共产党,兄弟们请我的客。”王先生说。
 
  
“没
 
问题!”
 
  
可是当特务们冲进去后,所有的共产党都不见了,他们扑
 
了个大空。
 
  
原来,这位王先生就是中共特科二科科长陈赓。许多被
 
包围的共产党员,就是通过他“把守”的这个出口平安撤离了。
   
 
 
 
“剿共”列车上钱大钧两“请”陈赓
 
 
1933
3
月,陈赓从鄂豫皖辗转到上海治疗腿伤时,意外被国民党特务
 
逮捕,后经过党组织的大力营救,一个多月后,他又逃出了南京,旋即
 
被派往江西红色苏区瑞金。
 
  
这次他去江西是坐火车去的。这些年他
 
在国共高层“混”,到处是熟人,认识他的人不少。谁知这次火车行经
 
徐州停车时,他走出车厢换换气,在站台上转了转,突然发现在列车后
 
面临时挂上了一节专用的花车,再定睛一看,几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正沿
 
站台走来,他不禁大吃一惊:那些官员簇拥着送上花车的,正是认识他
 
的、原黄埔军校副教育长钱大钧!而钱大钧不仅认识他,两人还相当熟
 
悉。陈赓赶紧把帽子一拉,低头上了火车。
 
  
当火车离开徐州后,车
 
行不久,钱大钧的副官突然出现在陈赓面前,“陈先生,长官有请。”
 
  
陈赓心想坏了,到底还是被他看到了,但还是沉着地说:“我不姓陈
 
,是做生意的,哪里认识你们长官,你认错了人吧?”
 
  
副官说:“
 
没错,请你到那边去谈谈。”
 
  
陈赓只得去了。原来钱大钧正被派往
 
江西前线去“围剿”红军,两人竟然是在同一列火车去同一个战场。钱
 
大钧见到他,狡黠地说:“我一进站就看见你,就叫副官跟上了你。”
 
  
陈赓也不辩护,坐了下来。钱大钧又问道:“你近来干些什么?”
 
  
陈赓答道:“没有事情可干,正在到处谋事。”
 
  
钱大钧哪会相信他
 
,前一段时间他被俘后又逃跑的消息早就在各大报刊上传得沸沸扬扬。
 
他望着陈赓又问了几句,陈赓见他并不认真,也就索性与他闲聊起来。
 
火车飞驰着,聊了一阵,陈赓说:“我要下车了,去看一个朋友找点事
 
做。”
 
  
钱大钧也没有强留他,陈赓便走开了。
 
  
火车到了站,陈赓
 
赶快下车,当火车继续开动时,他又迅速登上另一节车厢,仍把帽沿拉
 
得低低地坐下。谁知火车开动不久,那个副官又找来了,他抿着嘴,带
 
着诡秘的神色说:“陈先生没下车啊,长官请你。”
 
  
陈赓又壮起胆
 
量去了,结果,钱大钧还请他在车上吃了餐饭。两人谈起黄埔往事,倒
 
是悠闲得很。过了几站,钱大钧说:“你有事,你就走吧,我不拦你。
 
 
  
陈赓即起身告辞。陈赓走后,副官立即说:“钱长官,你怎么放
 
他走啊?”
 
  
钱大钧说:“我在黄埔军校教过他的课,总算有点师生
 
情义。陈赓救过蒋介石一命,在黄埔军人中是名声在外,老蒋都奈何不
 
了他,我若抓捕他,不是自找个烫手山芋,还不被黄埔师生骂死啊!”
 
  
就这样,陈赓顺利前往江西,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合
 
在一起了。
 
 
 
 “陈赓只讲主义,没有私仇”
 
 
1935
6
13
日,为了庆祝红一、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总
 
政治部在四川懋功的一天主教堂举行干部联欢会,会后进行大会餐。
 
  
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领们每
8
个人一组,围坐在桌前,菜端上来了,
 
每桌满满的
4
大碗菜,可这毕竟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盛大宴会”呀!
 
一会儿工夫,如风卷残云一般,每个桌上的菜就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大家舔舔嘴唇,心有不甘地往其它桌上瞧瞧,结果,发现所有的“战
 
场”都被扫荡一空后,大厅里充满了笑声。这时,干部团团长陈赓突然
 
站了起来,拍拍肚子,摇晃着脑袋说:“不过瘾!不过瘾!”突然,他
 
向大家作了个手势,神秘地眨了眨眼睛,又做了个鬼脸,然后溜进了伙
 
房。
 
  
正当大家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猜测着这次他又想出了什么鬼
 
点子时,只见他回来了,手中却变戏法似地“变”出了两大盘菜,一副
 
洋洋得意的样子,并炫耀似地高举着刚才他向炊事员“磨”来的“战利
 
品”。大家先是愣了片刻,然后“哗”地一声,一拥而上,,毫不客
气地将陈赓围了起来,结果他的“战利品”被“缴获”过去了。
 
  
 
赓站在那儿,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他拍拍脑袋,一回头又跑了回去。
 
不一会儿,他又举着两盘菜“昂首阔步”地走了出来:“瞧,这是什么
 
?”
 
  
他话音刚落,几个“调皮王”冲上来又一个“奇袭”,他又被
 
“缴了械”。
 
  
“哈哈,我成了跑堂的了!”陈赓只好又一次不甘心
 
地向厨房走去,同志们都笑了。
 
  
尽管陈赓多次与黄埔同学在战场上
 
兵戈相见,但是,他的敌方同学都说:“陈赓只讲主义,没有私仇。”
 
  
1936
2
月底,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国民党调集
18
个师的军
 
队沿黄河阻拦,陈赓率领的红
1
师恰与黄埔同学、蒋介石的少将师长关
 
麟征的
25
师遭遇。
 
  
在黄埔军校时,陈赓和关麟征为同班同学,但关
 
为人傲慢,自命清高,陈赓很看不惯。一次出操,他趁教官不注意,使
 
劲地向关麟征做大鬼脸,双眼还一睁一闭的,关麟征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想问又不敢,只好盯着看,看着看着,结果被陈赓滑稽的样子逗得忍
 
俊不禁“扑哧”笑了出来,关麟征被教官打了嘴巴,气得咬牙切齿。事
 
后,他找到陈赓问道:“好你个陈赓,一个劲地做鬼脸到底是什么意思
 
呀?害我嘴巴打得肿胀老半天的!”
 
  
“你不是自命清高吗?我就是
 
让教官治理你一下。”陈赓淡然一笑。
 
  
关麟征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后来,黄埔军校的同学分成了国共两个阵营。这次两位昔日同学
 
又在战场上兵戈相见,结果,红
1
师一个猛冲就攻占了关麟征部的阵地
 
。陈赓特地给老同学打了一个电话:
 
  
“对不起呀,关麟征,你的那
 
个部队被我陈赓消灭了。”
 
  
关麟征只好报以无奈的苦笑:“我是两
 
次被你治理了。”
 
 
 
临终前,他紧紧握住傅涯的手
 
 
  陈赓的举动有些反常。
 
在上海,他开始练大字,又教女儿练字。练累
 
了,他就叫女儿上楼去玩,叫秘书念文件给他听。秘书看他身体不好,
 
多是挑主要的念。一天,秘书念了一份文件:“中央军委要求人民解放
 
军所有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都要将自己参加革命战争的整个战斗经历
 
,写一篇作战经验总结。”
 
  
陈赓微笑起来,又皱起眉头。他拿过那
 
份文件翻了最后一页,用手指戳了一下:“这份文件我在北京就应该看
 
到,怎么到上海才接到!”
 
  
“他们可能怕首长身体??”
 
  
“我还没
 
死!他们是成心的!”他激动地一把摘下眼镜,然后,吃力地拄着手杖
 
,站了起来,望着墙上一幅中国地图,忽然说道:“我这条瘸腿走遍大
 
半个中国,打了三十多年的仗,现在不总结,更待何时?你给我找一份
 
作战地图,我列个纲目,我口授,你来写!”
 
  
晚上,傅涯赶回来了
 
,陈赓把秘书写的开头给她看,自己躺在沙发上叹气:“我觉得我的本
 
意没有充分表达。”
  
傅涯附和道:“这么重要的总结,恐怕秘书很难体会你的思想。等你
 
身体好些,自己亲自写吧。”
 
  
听到这话,他有些兴奋,从沙发上爬
 
起来,坐回办公桌:“我这就动手!”
 
  
“哎呀,你现在怎么能写?
 
”傅涯急了,后悔刚才不该说那些话。
 
  
“我现在不写,什么时候写
 
呀?”
 
  
结果,他抄起稿纸就奋笔疾书,饶有兴趣地排列着前后章节
 
,并且开始了动笔。随后,一连几天,他都沉浸在写作之中。
 
  
3
月上
 
海的天气多变,气温偏低,这使得他常常感到不适,加速了他的心肌梗
 
塞的第
3
次发作。
3
15
日,傅涯从外面回来,陈赓坐在沙发上,半开玩
 
笑地说:“欢迎,欢迎。”
 
  
傅涯见他兴致很高,忙问:“好些么”
 
  
“托你的福。”陈赓开了一个玩笑,然后说:
 
  
“傅涯,今天是我
 
的生日,你给我擀点面条吃吧。”
 
  
从不记得自己生日的陈赓破例提
 
起了自己的生日。当夜睡觉时,夜已深了,陈赓突然说:“傅涯,你怎
 
么不看看我?”
 
  
第二天黎明,天色阴暗,朔风吹得门窗发出怪叫声
 
6
点多钟,陈赓被剧烈的胸痛惊醒,他的心肌梗塞第
3
次发作了。傅涯
 
赶快给医院打电话。
 
  
不巧,这天是星期天,医院大夫没能及时赶来
 
。陈赓已经不行了,他软弱无力地转动着身子,喘息着问道:“今天是
 
不是应该打肝素啦?”
 
  
大夫还没有来,陈赓在病床上挣扎着,傅涯
 
紧紧握住他的手,渐渐,他的手越来越冰凉了,瞳孔逐渐扩散。
 
  
 
夫终于赶来了,打强心针,按摩,作人工呼吸,穿刺??全都无效。
 
  
1961
3
16
8
45
分,陈赓大将没有再起来。
 
 
 
下令安葬阵亡的黄埔校友
 
1948
年冬,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第
12
兵团的司令官黄维和陈赓是同窗
 
,副司令官胡琏是他在黄埔
4
期当连长时的本连学生,
12
兵团第
14
军军
 
长熊绶春也是黄埔第
3
期学生。在围歼战中,陈赓说:“能利用这个机
 
会,争取争取他们,可以影响争取、瓦解敌军。”
 
  
在他向浍河南岸
 
出击时,熊绶春
14
军的军参谋长梁岱被俘后,伪称是
14
军下属部队的书
 
记,当时未被识破。当天下午,他被释放回去,临走时,有关部门交给
 
他陈赓写的三封信,一封给兵团司令官黄维,一封给
14
军军长熊绶春,
 
一封给第
10
师师长张用斌。
 
  
梁岱回去后,把信交给了熊绶春,信的
 
大意说:如放下武器,就是生路,否则死路一条。熊绶春看过信,说:
 
“不要理它!”并且,他当场把它和另外两封信都撕毁了。但他听到梁
 
岱讲述被俘后受到的宽大待遇和解放军带给他的话,心理还是受到影响
 
,产生一定的动摇情绪。过几天,
14
军一个被俘的排长又被陈赓释放回
 
来,再次带来劝降信给熊绶春,限他
24
小时答复。熊看了信,不再把信
 
撕掉,而是交给梁岱看,问他:“你看怎么办?”随后,又向梁岱探询
 
:“像我们这样的人,会不会被杀?”经过梁岱劝说,晓以利害,熊绶
 
春就叫梁岱写了一封接受投降的复信,并请示如何行动,当天夜里交给
 
那位获释带信的排长送给解放军。但在等到复信前,最后总攻就开始了
 
 
  
结果,在激战中,熊绶春被击毙,梁岱则前后不到
14
天再次被俘
 
。在被送往后方收容所的路上,他碰见一位骑马的解放军军官,戴着眼
 
镜,后边跟着几个卫士。他高声问道:“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岱答:“我是
14
军参谋长。”他又问道:“你们军长呢?”
 
  
梁说已
 
经阵亡。他问:“尸体在哪里?”
 
  
梁告诉他在后边杨围子村里。他
 
说:“你留下熊军长的卫士,我派人协同你们去找,一定要找出来,好
 
好埋葬,立个碑,让他家人好查。”
 
  
熊绶春的尸体找回来后,埋在
 
南坪集附近一个土堆上,立了个木牌,写有“第
14
军军长熊绶春之墓”
 
几个字。
 
  
后来,梁岱才知道他碰到的那位骑马的军官,就是陈赓将
 
军。
 
  
 
 
 
两陈合伙“骗”朱老总
 
 
在我军中,有兄弟将军,如王宏坤、王宏信,贺晋年、贺吉祥;有叔
 
侄孙将军,如梁仁芥、梁兴初、梁必业;有外甥和舅舅将军,如索南旺
 
堆少将和阿沛·阿旺晋美中将,而陈赓也创造了一个佳话,那就是连襟
 
将军。和陈赓组成连襟将军的,就是上将陈锡联。
 
  
陈赓和陈锡联相
 
识,是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时期。当时陈赓是红
12
师师长,陈锡联是红
10
师的一个连长。尽管级别相差很大,但两人很对脾气。陈赓喜欢开玩
 
笑,而陈锡联则比较老实,常常是被耍对象;陈赓开玩笑,有时“大得
 
没边”,惹得对方生气,但陈锡联却不同:被耍了,过火了,也不生气
 
。因此,这连长和师长虽然各在一个师却竟成了“铁哥们”一对。
 
  
1943
8
月,二陈都来到了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两个人在一个班,一个
 
支部,亲热得不得了。在学习之余,陈赓带着“小弟”四处乱逛,今天
 
“拜见”毛泽东主席,明天到朱德总司令家串门。其中,他们去得最多
 
的就是朱德总司令家。这不仅仅是朱老总对下属很宽厚,关键是他家门
 
前的那棵苹果树吸引了这两“哥儿们”。
 
  
朱老总窑洞前的那棵苹果
 
树,又大又茂盛,树上还结满了好多苹果。一到窑洞前,陈赓就对陈锡
 
联说:“小弟,你先去敲门。”结果陈锡联去敲门时,他就在树下用木
 
棍或石块“咚咚哐哐”一个劲地敲打树上的苹果。等把苹果打得满地后
 
,他才去敲门。一进屋,见罢朱老总,他就笑着惊讶地大喊:“哎呀,
 
锡联老弟呀,你也在老总这儿啊!”
 
  
“啊,大哥你也来了啊!”陈
 
锡联也巧妙地“回应”着。
 
  
在老总家谈完话,老总总是把他们送出
 
门,这时,陈赓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喊:“老总啊!树下掉了好多
 
果子呢!”
 
  
朱老总一听,就说:“既然掉下来了,你们就捡去吃吧
 
。”
 
  
陈赓就回道:“那我们就不客气呀!”说着就弯腰往口袋里装
 
,陈锡联见状也跟着装,结果,两人把身上的口袋都装满了,才与朱老
 
总告别:“我们回去了。”朱老总又与他们一一握手,叮嘱几句“好好
 
学习”才让他们走。回去后,“哥儿俩”口袋的苹果能吃上好几天。陈
 
赓常常边吃边说:“弟弟呀,总司令那儿好骗啊,下次去,换个口袋还
 
大点的衣服。”
 
  
“好。下次我穿棉袄子去。”“弟弟”应道。
 
  
 
果,一次二陈所在的第
3
支部书记陈其涵在和总司令谈话时,忍不住“
 
告密”说:“老总,二陈每次去你那儿串门,其实呀,就是为了偷你家
 
门前树上的苹果吃。”
 
  
朱德哈哈大笑,说:“陈赓这点伎俩,还蒙
 
得住我?偷就偷点吧,反正我也吃不完!”
当陈其涵把信息反馈给这“哥儿俩”时,两人惊讶得说不出话,以后再
 
也不敢去串门了。直到苹果都全落光了后,这“哥儿俩”才碰上朱老总
 
,两人一叫“老总”敬礼,朱德说:“陈赓,锡联,后来怎么没来串门
 
呀?我还要小康
(
夫人康克清
)
把树上的果子留了一秋,等你们来再偷呢
 
,你们不来,它们都熟得落地了。
 
  
陈赓忙说:“忙,学习忙。”
 
  
陈锡联也跟着说:“老总,主要是学习忙。”
 
 
“大哥”将“妹妹”介绍给陈锡联
 
 
  在中央党校紧张的学习之余,学员们还得参加一些体力劳动。修延安
 
机场时,二陈结伴去机场推土垫地,每两人推一辆独轮车。而在来回机
 
场的路上,独轮车只要一人推着就可以了,于是“大哥”陈赓眼睛一眨
 
,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锡联老弟呀,我们得节省能量啊!”
 
  
 
如何节省呀?”陈锡联饶有兴趣地问。
 
  
“去时,你就坐在车上,我
 
推着你;回来时,我坐车上,你推着我。”
 
  
“好啊!省得一个人走
 
路!”陈锡联不假思索,就高兴地同意了。
 
  
谁知刚干了几天,陈锡
 
联就大呼上当。原来,去的时候还没干活,身上有劲,“大哥”推着“
 
老弟”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又是说又是笑的。可在回来时,因干了一天
 
的活儿,累得要死,这时“老弟”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却还要推着车
 
,并且还带个大活人,因此更加疲惫不堪,而“大哥”坐在车上休息了
 
,又是精神抖擞去东家串门,西家打闹去了。这样过了两天,陈锡联就
 
不干了,提出调换一下:去的时候他推着“大哥”,回来的时候“大哥
 
”推他。
 
  
可是,“大哥”就是不同意。后来,“锡联老弟”几经“
 
交涉”,陈赓才稍稍让了一点儿步,改为一人一天轮换推的办法。
 
   
谁也没有想到这“哥儿俩”打打闹闹,居然还“闹”成了连襟。
 
  
那是
1949
8
月的事,当时陈锡联率领
3
兵团前线指挥部先期到达武汉,
 
正准备挥师解放大西南,一天,“大哥”突然带着一姑娘闯进了他的指
 
挥部,说:“胖子,看看漂亮不?”
 
  
陈锡联一看,姑娘圆圆的脸蛋
 
,还真的很漂亮。“大哥”也不等他回答,就附在他耳边轻声地说:“
 
这是我妹妹,看中了就做老婆!”
 
  
陈锡联以前结过一次婚。前妻粟
 
格是陕西米脂县人,
1938
年入党,遗憾的是她于
1948
年秋因病去世,并
 
留下一个孩子。到现在,丧妻一年了。陈锡联一听这“耳语”,第一反
 
应就是“大哥”又来拿自己开玩笑了。因为早在
1943
年在延安修飞机场
 
时,陈赓坐着他推的独轮车回中央党校时,路上就总开玩笑说:“锡联
 
老弟呀锡联老弟,可惜你是有家有室的人了!不然,看你今天推大哥这
 
么卖劲的份上,我好歹也得把我那漂亮妹妹嫁给你!”
 
  
当时他边笑
 
着边回答说:“谁不知你湘乡陈家两个女儿早嫁人都已经做妈妈了呢!
 
你还有妹妹嫁给我?亏我早就结了婚,等你的漂亮妹妹,下辈子都要打
 
光棍了!”
 
  
此刻,他照样回答:“哈哈,你的妹妹?这老伎俩六七
 
年前俺识破了呢!”说罢,又补上一句:“你的妹妹?你有这么漂亮的
 
妹妹?”
 
  
陈锡联的话把旁边的姑娘弄得满脸绯红。可他没想到的是
 
这次“大哥”却是真的,他一本正经地说:“这真的是我的妹妹!王根
 
英的小妹呢,叫王璇梅!”
 
  
王根英是陈赓的前妻。陈锡联在红四方
 
面军和
129
师时就见过王根英,她在
1939
年冀南反“扫荡”突围时壮烈
 
牺牲。此刻,陈锡联却没想到“大哥”经常唠叨的“妹妹”竟然是王根
 
英的亲妹!
 
  
原来,陈赓与王根英感情很深,和傅涯结婚后仍对王家
 
关心有加。王璇梅是王根英的小妹,从小在上海做工,
1946
年投奔解放
 
区。陈锡联丧妻后,陈赓就想到了她,有意促成这桩良缘。所以这次趁
 
着战役空隙,事先连招呼都没打,就把王璇梅带到了武汉,介绍给“老
 
弟”。
 
   
男才女貌,陈锡联和王璇梅果然一见钟情,在“大哥”的力促下,
 
很快就结婚了。
 
  
在婚礼上,陈赓笑着对人说:“我和锡联,先是同
 
志,再是战友,做过同学,还是
"
哥儿俩
"
,现在又成了连襟。哈哈,我
 
们是革命阵营,亲上加亲呀!”
 
  
“哥儿俩”的战斗和同志情谊持续
 
了一生,也为我军增添了一段美丽的佳话。
 
 
 
第一次发病卧床三个月
 
  
由于战争年代的伤痛和长期积劳成疾,从
1957
年开始,陈赓的身体渐
 
渐变差。
 
  
这一年
2
月,他到南京、无锡、镇江、苏州等地视察防务。
3
月,从上海出发去沿海岛屿勘察。由于过度疲劳,他曾摔倒在浴室里
 
。这时他已严重失眠,靠服药才能入睡。
4
月回北京,紧接着又是参加
 
各种会议。
6
月底,离开北京,冒着溽暑前往广东、福建等前沿勘察。
9
月,出访苏联。
10
月,参加海陆空大演习。他从上海回来时脸色蜡黄,
 
不住地用手摸着胸部,对傅涯说:“我可能坚持不了啦!”但他还是支
 
撑着,照常上班。
 
  
12
19
日,吃完早饭,身为副总参谋长的陈赓穿
 
好了军服,正准备去总参谋部上班。突然有人登门,妻子傅涯去上班了
 
,客人稍坐一会儿就离开了。客人一走,儿子涯子从客厅跑出来,在厨
 
房找到阿姨说:“爸爸哭了。”
 
  
阿姨忙着收拾碗筷,以为孩子说玩
 
笑话,就说:“爸爸怎么哭了?”
 
  
涯子又从后院跑到前院,找到司
 
机老赵说:“爸爸哭了,爸爸哭了。”
 
  
老赵忙到客厅一看,陈赓已
 
经倒在沙发上了。
 
  
原来客人走后,陈赓胸部突然出现剧烈的心绞痛
 
,呼吸困难,疼痛一阵比一阵剧烈,脸上迅速失去血色,满头汗水直淌
 
,他随即在沙发上躺下,昏厥过去了。正在地板上玩耍的涯子发现了,
 
懂事的他立即叫人。
 
  
老赵立即把陈赓抱到里屋床上,副官马上打电
 
话叫医生。可是当北京医院的医疗小组赶来时,陈赓已经处于休克状态
 
,手脚冰凉,连脉搏、血压都测不到了,诊断结果是心肌梗塞,立即进
 
行抢救,可一直到晚上
10
点多钟,他还没有苏醒过来。
 
  
聂荣臻、粟
 
裕、张爱萍、刘亚楼、彭德怀、陈锡联等都闻讯先后赶来了。
11
点钟,
 
他终于苏醒过来了,第一句话就喊道:“对×××不能让步!”
 
  
 
来在前一天会议上发生过一场争论,陈赓对一位同志提出过批评。他这
 
一喊,众人高兴起来了,陈锡联安慰他:“你命都不保了,你别想那么
 
多啦!”
 
  
结果,他此次发病在医院卧床
3
个月后才能走动。
 
  
1959
年,陈赓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
 
一次,有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京郊
20
公里处试车,他要亲自去观看。结
 
果,这天一早,傅涯同时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军委办公厅打来的,一
 
个是中央保健室打来的,两个电话都是要她劝阻陈赓不要去,傅涯放下
 
电话,劝陈赓:“你身体不好,千万别去。”陈赓哪听,大喊一声:“
 
开车———”登上汽车就走了,急得傅涯又给那个单位打电话,请他们
 
准备些急救药品。
 
  
中午,陈赓回来了,一进门就生气地大声嚷道:
 
“傅涯,你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
 
  
原来,他对妻子早晨劝
 
他还生着气呢。
 
  
5
月,陈赓心肌梗塞症第二次发作,但是他还是闯了
 
过来。
 
  
此后,他被迫退居二线。
 
  
1960
年年底,陈赓的心脏已接近
 
停跳的边缘。组织上安排陈赓和傅涯到上海疗养,但是陈赓自己不去,
 
也不让傅涯跟去,后来中组部部长安子文给傅涯安排了一项去上海的调
 
研工作,陈赓才同意。
1961
2
月,陈赓到达上海,第二天他便催着傅
 
涯去上班。
 
  
这时,陈赓明显地衰老了,头出现秃顶,脸皮松弛。其
 
实,他才刚满
58
岁。但是,包括傅涯都没意识到他危在旦夕,陈赓也根
 
本不承认病有多么严重,动不动就说:”过去打那么多仗都没有死,现
 
在好好的就死啦?”
 
  
因为心脏病,医生不让他吃肥肉,他就当着众
 
人面,冲着傅涯大喊大叫:“傅涯你最坏了,不让我吃大肥肉!”
 
  到了上海,傅涯依着他,让他吃肉,陈赓却把盘子朝旁边一推:“主
 
席、总理都不吃肉啦,我们在这里为什么还要吃肉?”
 
  
他犯病之后
 
,战友来看他,他冲着人家问:“你们又开会?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告
 
诉我?”
 
  
他嘀咕:“在广州,他们开会,不告诉我;到了上海,连
 
看的人也没有了。”
 
  
傅涯跟他解释:“许多人都来过了,被医生挡
 
驾了,怕影响你休息。”
 
  
他马上对傅涯说:“那他们一定骂我官当
 
大了,架子大了,不行,你明天登门道歉!”
 
 
            (李成年根据网上资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