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首选看择业观的变化
李华新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6月12日上午发布。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发生变化,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等成为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近两年经济下行,但创业与深造确保了2015届大学生就业率总体稳定;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学毕业生薪资涨幅超社会平均水平;超20万2015届大学生选择创业,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2016-06-13 08:3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该报告由麦可思研究院编著。报告还发布了大学生就业“绿牌专业”“红牌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连续两届成为本科就业“绿牌专业”,而本科的美术学、高职高专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连续三届被亮“红牌”。
国企和外企已不再是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虽然去年与今年经济下行,但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基本稳定,这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和深造比例上升,减少了需就业的基数。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此外,信息、教育、医疗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增长较快,大学毕业生在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就业适应性更好,从而就业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其他人群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中小微企业和地级市以下地区就业。2013届至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5届的55%。
说句实话,到大型国企和外企去之所以不再是首选,自然不是说这些地方不好,而是说现在的就业选择的去处是多了,而不是少了。
而且几几年出现的另外一个变化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一个比例,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中大部分是先就业后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存活比例在上升,2010届毕业时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还在创业的比例为42.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生的自主择业的倾向在发生变化,就如一些已培养媒体人为主的一些学校,去年和今年通过自媒体的创业,已经有不少的人离开了传统媒体,而今后会有更多的人进入新媒体。
至于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带了了什么,其实我们现在是无法预测今后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锁着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人们的自主择业的观念一定是更加的宽泛而不会是更加狭窄。
而现在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中,对于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注,更是说明就职的薪水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那就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去从事,一眼就看穿的企业和前景。
薪水和未来以及诗意的生活,都在远方!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