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律师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


徐州的江苏世纪青松律师事务所律师潘鸿宇是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律师协会招募的第二批援藏律师(9名)之一。2015年8月1日,潘鸿宇来到日喀则,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
 
  潘鸿宇告诉记者,在援藏之前,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前期一度遇到很多困难,但还是很快度过了适应期。他被安排在日喀则司法局工作,主要承担基层的法律服务、基础培训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西藏壮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让潘鸿宇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援藏开始后,他就通过微信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援藏的工作、生活,发布帮扶藏区贫困群众的募集信息。一篇篇援藏日记,在潘鸿宇的微信朋友圈引发关注,并得到了各方面的回应。
 
  他不仅为藏区群众带去了专业的法律知识,还定期将徐州市民捐赠的物资送到驻点村——日喀则定日县克玛乡曲珠村。
 
  徐州律师通过“日记”关注、关心着远在日喀则的这位同行。2015年12月,徐州市律师协会组建的徐州律师微信群根据潘鸿宇的援藏日记,募集到许多衣物,委托潘鸿宇送达定日县克玛乡曲珠村的贫困家庭手中。当月30日,潘鸿宇和日喀则司法局工作人员来到曲珠村发放爱心物资时,看到了两个可爱的小孩子,9岁的拉巴和6岁的边巴顿珠,但是当他跟孩子们打招呼时,孩子们并没有回应。日喀则市司法局后勤服务中心科长旦增告诉潘鸿宇,两名孩子都是在幼儿时生病,因家贫贻误治疗,导致了失聪。拉巴此前在学校上一年级,随着病情不断严重,不得不辍学。潘鸿宇通过翻译跟其家人交流时,孩子意外地说了一句:“我想上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潘鸿宇。
 
  当天,潘鸿宇将情况写进了他的“援藏日记”,很快得到了徐州律师微信群的积极响应。“我把这个信息通过微信转到我们徐州律师的朋友圈里,徐州律师非常踊跃,尤其是朱静律师,她踊跃捐款,短短几天内大概总共筹了5万多块钱。”
 
  热心公益的江苏义行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静,还积极联系、咨询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医学专家,专家建议接孩子来徐州就诊。
 
  律师医院协力——接力救助显温情
  
  由于语言不通,潘鸿宇将带孩子来徐州看病的想法告诉了旦增科长,“当家长们听说我们要带孩子来徐州看病时,情绪十分激动,连连表示感谢”。
 
  经过与孩子家长联系沟通,2月20日上午,日喀则司法局工作人员驱车将两个孩子和两个孩子的父亲从曲珠村送到日喀则,在日喀则乘上了开往拉萨的列车,22日,4人在旦增科长的陪同下,从拉萨乘上了开往徐州的Z166次列车。潘鸿宇提前两天回到徐州,和朱静为即将到来的藏族同胞的就诊及吃住进行了精心安排。
 
  据了解,朱静在春节期间就开始为藏童治疗四处奔波,通过她联系,徐医附院积极响应了他们的爱心救助活动。医院提前准备,不仅为藏童就医安排了绿色通道和业务骨干,而且减免了部分手术、医疗等费用。
 
  “虽然此次公益救助活动是由潘律师在徐州律师微信圈里发起的,捐款主要来自律师,但实际上也让藏族同胞感受到了徐州市民的情义。”朱静介绍,2月24日凌晨下火车后,他们将5位藏族同胞接到中山饭店休息,饭店负责人得知这几位藏民的情况后,将费用减免到只收成本价;顺合私房菜老板知道这事后主动提出为5位来自西藏的朋友在徐期间全程提供爱心餐。在就诊过程中,两个孩子得到了主治医生和护士们的格外照顾,有捐钱的,有捐衣服的,还有送来生活用品的。徐州市律师协会陈秋会长、赵鹏副会长、杨冬冬秘书长和铜山区司法局周同立局长、李岩副局长等也带着慰问金专门前往医院看望了孩子们。
 
  “要不是律师,孩子一辈子就完了”
  
  2月24日上午,通过对两个孩子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医院专家组很快为孩子分别制定了治疗方案。
 
  徐医附院听力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乔月华告诉记者,入院检查时,拉巴为双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度耳聋,且反复发作;边巴顿珠则是感应神经性耳聋、重度耳聋,因出生不久耳膜穿孔错过语言发育期导致现在又聋又哑,又因鼻喉息肉致使鼾声如雷,严重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目前只相当于3岁孩子的身体发育。记者看到,经过14天的治疗,拉巴双耳炎症消除,听力恢复,已经能和人进行语言交流,并会用汉语说“谢谢”、“再见了”;边巴顿珠聋哑情况比较复杂,医生会诊后为其做了咽喉鼻腔手术,同时配带助听器,现在耳朵已经开始有了听力。
 
  曲珠村是日喀则司法局的驻村点,据长期对该县扶贫的旦增科长介绍,这个县是当地的贫困县,两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非常不好,在当地都属于比较困难的家庭。“正如这次在徐州检查的结果一样,两个孩子的病并非先天的,都是因为无钱就医和当地医疗条件所限才导致了聋哑。这次要不是潘律师发现和徐州律师的帮助,两个孩子一辈子就完了。”他说,“是律师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
 
  旦增科长介绍,这次来徐州看病,是两个孩子第一次走出曲珠村,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城市……出来治病,也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担任翻译也是旦增科长此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记者问及“两位家长是否知道律师是做什么的”时候,还没等旦增翻译,不会说汉语的两位藏族汉子微笑着向记者伸出了大拇指。旦增科长说,他们在遇到潘律师之前确实不知道,但现在知道了。www.gaopanlawy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