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何期?一个人大硕士天堂的悲鸣


 

      此类事件,在全国来说,应该是屡见不鲜!一件小事遭遇暴力执法死亡的不在少数!但是今天为什么人大硕士雷洋的遭遇会引起舆论大哗?笔者在《如果雷洋不是人大毕业,会发生什么?》一文中谨慎的回应了这个问题!基本意思大体为三点:一,北京作为首都,下辖居民素质较高,这类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有基本的公民意识。二,人大招牌的威力,不但能博眼球,最主要雷洋同学、朋友圈子暗中发酵。三,长期的司法腐败激发的公民私权力意识的觉醒!

   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警方不断地进行不能自圆其说的案情通报。一天天过去,本来一个极其普通的案子却携带别的典型案件的影子成为人们联想的乌龙。前天网上又有了警方新通告,直接回应了雷洋嫖娼与否的问题!其实,这个时候大家关心的暴力执法只字未提,只是通过有限证据的提示试图坐实死者嫖娼的事实,这不能不让人联想翩翩。客观说,在一个生命面前,我们不应该将重点侧重于道德污化,而更应该将重点放在与死亡事实相连接的疑问上。因此,既然嫖娼和死亡没有基本联系,一不是嫖娼致死,二不是嫖娼自杀,我们就绝不能用道德大棒引开警方应承担的责任。退一万步讲,即使当事人嫖娼事实清楚,或出现像警方描述的暴力抗拒执法情形,你是不是也应该坦诚向社会公布案情资料。比如,执法仪录像视频、监控视频和文字证明等。即便情势紧急,再怎么急你也不能阻挠家属查看亲人遗体吧!证据不公开,遗体不让看,被公众舆论逼急了,又说被一个死人删除了,摔坏了,心里到底打什么算盘?看来,这案件真有向“无证据、无追责、无回应”的方向发展,后面只能警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毕竟,案件的处理需要证据说话,而证据又只在警方手里!有时候“个人正义”面对的往往是“利益团体”,一番折腾之后还是后者胜。我们有勇气违规,违法甚至昧着良心腐败,是因为我们大家早已习惯!最大程度上我们的顺应哪怕是极度的恶,我们自信也不用付出应有代价!我们没有勇气坚守,坚持原则、法律,甚至确保良心还在,是因为我们大家不习惯,更会让人反感!最大程度上我们的坚守哪怕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自信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笔者想说的是,雷洋即便确实嫖娼,并在执法过程中因激烈反抗导致身亡,警方是不是也应反思自己的执法方式?有人说雷洋压根就没去,有人说雷洋是路过,有人说雷洋是嫖客!从一般人心理上我们似乎可以还原些真相。说压根没去的,基本上观点就是阴谋陷害,毕竟这个社会被嫖娼的太多了!说路过的,基本观点就是回应时间地点的差异,这个也不是没有可能,似乎更让大家接受些。说嫖娼的,基本观点无怪乎是道德批判,无论是结合雷洋以往表现还是人情世故也确实不可排除。但对当事人来说,嫖娼实属见不得人的丑闻,你说是被警察抓捕时,他嫖娼被抓现行还是倍感冤枉反抗更激烈?

   我们继续分析他的心理,先看雷洋人大硕士,有车有房,有一个家庭,更有一份令人羡慕的体制内工作!记着,这是一个大前提,你可以问问自己,这样的背景下你自己的嫖娼几率,尤其是那个场所的消费几率!假定雷洋没嫖娼,压根被冤枉的,那他的性消费肯定是一个熟知朋友临时定的,若查得到被家人催接人之前有谁打过他电话就可水落石出。可惜,这一切据说都是他临时为掩盖丑闻并在惊慌失措中全部删除。而假设他嫖娼了,而又是在被家人催促着出发的途中前去的,那么,可以定位他是老嫖客。一个可能是家庭、事业的压力下,既然是被催着去的,显然他不愿意去接某亲戚而又随意过去消遣一下也并非没可能。但问题是面对警察抓捕,他反抗什么?笔者相信这才是关键。一个可能是执法人员的语言挑衅和暴力!另外一个就是被冤枉时的冲动和抗争。斯人已去,我们如何获知真相?通过综合网络上雷洋案件的若干主要信息看,警方将雷洋坐实嫖娼违法,那么疑问就又来了!如果他真是一个老嫖客,那么,以他的经验和处理此类事情的常识,他就会知道反抗徒劳,那么,他到底反抗的什么?即便一个人第一次去色情场所被抓获,他可能有机会试图逃跑,但他也不会笨到直接反抗。如果要说“通知家属、单位”的身败名裂,可能还会让他情绪更激动些,但离反抗可能还有距离!当然,离“心脏病突发身亡”显然还有一千零一夜的距离。

   所以,这次事件的发酵和知名,在真正的调查组结论出来之前,很大程度上大家都宁愿相信是警方的执法问题。大家舆论抗争的真正焦点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恰好是以往案件暴力执法致人死亡的舆论总爆发!大家关注的不是嫖娼与否,而是执法中将当事人当成了牲口。在这个临界点案例中,即便嫖娼是真的,现在大家也不信。因为就在这个国家每年有多少起离奇的“被嫖娼”,这种借道德致命的歪风邪气居然刮到了北京,我们竟然也毫无知觉。但政府公信力的低点徘徊,大都和一个“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有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公信力的重建和提升依赖于让阳光照进“黑箱”。否则,就像这个案件,即便警方的正当执法和初衷善意也会被曲解成腐败、违法而成为众矢之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雷洋又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让大家倾听到了一个上层人士的悲鸣。我们来自草根,不管是以往标签是山村、贫穷、无知等,我们都是立志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现实中,我们见多了弱势群体的悲鸣,所以更加努力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为幸福的上层圈子里,也时常做梦,梦见那里宝马香车,举杯换盏,每天好像都是自由、民主、法治的幸福。但是,我们生活着生活着发现,我们一些人已经成为了当初曾经羡慕的人,但我们发现还是不幸福;更可怕的是我们生活着生活着发现,我们一些人已经成为了当初曾经憎恶的人,但我们发现还是不幸福;后来,我想明白了,不管何种阶层,上演的还是赤裸裸权力横行、特权至上的人间大剧!就像,我们不管深处河北、天津还是北京,面对的都是同一块“雾霾天”。 如果能预测,这起案件最多也就是找出两个办案警察开除、撤职,一两个领导给下警告、降级处分给公众交代下,还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