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少年已经成为了我国拒绝一切的最好的挡箭牌。
看到美国通过同性恋法案,你大声疾呼,“同性恋会带坏孩子,很多孩子因为赶时髦而选择是同性恋”;看到电影里有人抽烟,你也要大声疾呼,“吸烟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会致使青少年抽烟”;看到拐卖儿童的任何新闻,你都要站出来说几句,“这帮拐卖儿童的人抓住就应该被枪毙”;你看到电视剧里有任何接吻、亲热的镜头,你就开始大骂电视台、导演、演员无良,教坏了小孩子……
按照这个逻辑,所以这次广电总局以“粗口”的名义要求Papi酱下架整改,你以家长的身份表示支持!我表示呵呵。
我承认,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都是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尤其是在美国,更是对青少年被侵犯进行“零容忍”。比如,2010年,一个名叫杰弗里•戴维斯(Jeffrey Brian Davis)的45岁大叔,在阿肯色州小石城一辆公交车上,故意在一位14岁少女面前亮出了自己的私处。结果被控“向未成年人裸露身体”,于2012年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而且并未缓刑,实实在在的去坐牢了。而同样的事情,放在中国只能判10-15天的拘留和罚款。
类似的还有美国校车、汽车给学生让路等等。
正是受到类似案例的思想启蒙,很多人就将其视为了金科玉律,“只要对孩子有好处就应该是被呼吁的。”因此,你会站出来“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呼吁这些’带坏’孩子的行为的的确确是应该被扔到火星上的。”
但是,你为了孩子呼吁抵制同性恋的时候,你想过那些真的同性恋的感受么?你抵制电影里吸烟镜头,你想过作为一个观众,会喜欢看不抽烟的领导人的抗战片么?你说拐卖儿童就应该被处死,那你想过即便处死那些犯人,就能够杜绝这样的情况么?你说亲热镜头会给孩子不好的影响,那你想过即便是你“向往”的美国,也是有大量合法A片存在么……即便是对于向青少年裸体事件,只要稍微正常一点用脑袋想一想,你就能发现,美国对青少年保护的案例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它的法律体系好吧,不是所谓的利用道德鞭笞那个裸露身体的人吧!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海盗抓了一整船的人,说大家排队交钱,后交的比先交的要多1000美金,于是大家都去抢着排队而彻底忘记了反抗。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跟那些动不动身为家长、为了孩子去呼吁这个、呼吁那个的人又有毛线的不一样。
实际上,大多数类似的事件都是“披着道德外衣的自私”。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忽视社会其它人的感受。同时,他们也是“无能”的,当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从自己身上剥离到社会上时,他就只关注了客观的因素,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最起码,他们把社会的客观因素放到了自己责任的前面。当然,他们的初心是好的,确实是为了保护孩子,但是,你总不能为了保护你的孩子,进行二元论的划分吧,凡是对孩子不利的都是错的,其它才是被允许的,那这样的世界……
我们回到Papi酱事件,你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呼吁,因为大量“他妈的”存在,它会促使很多青少年去学习。同时,你还用《熊出没》来举例,孩子会学其中的角色伏击爷爷和奶奶。呃……天哪!!!
那么,以这个逻辑,《白雪公主》是不能看的,万一孩子没有学正面人物,学会了皇后的妒忌和残忍怎么办?《黑猫警长》是不能看的,那些坏老鼠还在使用迷药呢!《葫芦娃》更不能看,孩子应该会学蛇精的动作然后驼背吧!!!以这样的逻辑,估计世界上没啥不能被举报的吧!你恨不得把孩子放进一个纯净的象牙塔里,最好与世隔绝,这样他就能够完全不受“污染”的长大,这样才对的起你“作为一个家长”的身份吧。
对,Papi酱是负能量,是吐槽,但那又如何,谁会因为听听Papi酱就开始满嘴脏话了?如果真那样,倒是真心该为Papi酱开心——好强大的影响力。
我,以一个非家长,从小也各种接触各种不良现象但现在仍旧是一个五讲四美美少女的身份来说,听一听脏话、看一看电视上的抽烟、接吻,对成长没毛太大影响。
“分级制度出来之前,官方有责任帮助家长屏蔽给孩子们的垃圾信息”,呵呵,好一句政治都不正确的废话。法律是干嘛的,法律的最基本的宗旨是保护合法权益,不是为封杀来的好么?“法无禁令皆可为”,我没听说过法律规定的事情才可以做,凡是灰色地带就应该彻底否定。更何况,你就没有想过,我很喜欢封杀前的Papi酱,为了你孩子的无污染,我就应该活该不听么。好吧,你还是赶紧排队去向海盗交钱吧!
当保护孩子成为一个万能的旗帜,家长身份就可以由情景带入就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同理心,再然后,就可以高举民意的旗帜生杀予夺。当有任何反对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如果有一天你也成为了家长,你也会这么做的”。好吧,我虽然现在没有孩子,但是等我有了孩子,第一件事应该告诉TA的就是,“如果没有完全必要,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更何况是现在要“以家长的身份”来妨碍那么多人。
有一天,你家孩子在背“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时,你应该会立马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呼吁对苏轼挖坟掘墓,挫骨扬灰,并且要广电总局立即予以封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