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新阶段,新均衡


    市场经济范畴下,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特征。一个圆满的周期,包括了以扩张为内涵的通胀和以收缩为内涵的通缩这一对反向而孪生的姊妹关系结构。通胀带动经济指标奔向顶峰,通缩带动经济指标跌入低谷。周期性既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逻辑,通胀和通缩就是互为因果的伴生关系,不可或缺,互为条件。换一种说法就是,在经济周期波动中,没有永远的通胀,也没有永远的通缩,她们遵循着一定“物理”原理——惯性,在扩张或收缩强度过大的时候,发生位移和偏离。但是,正如物理运动中的引力和斥力关系一样,在一个特定的范畴内,扩张和收缩总会获得一个均衡力量,进而引致方向折返。中国老子发现了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强调了一个宇宙万物需要遵循的秩序:“物极必反”和“否极泰来”,揭示了事物运行到一个极限区间之后,边际效应递减至于零之后的路径反向。这个伟大的哲学定理,框定了经济学的周期原理。其实,二律背反之下的经济逻辑,不过是老子阴阳二元论的一个佐证。

    均衡,是构建新秩序进入新常态的密码。中国经济正在通缩的路径下,开始进入新均衡。如果以GDP和CPI数量模型作为揭示,均衡的状态所对应的波动曲线,应该相对平缓和稳定。通过归纳2002-2016.3这个时间段的GDP和CPI数值,我们看到了指标处于低谷阶段的曲线正在变得平滑。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稳态。这个稳态,就是新的均衡的开端。后续,当然希望看到GDP(经济收益线)这条曲线先于CPI逐渐向右上方行走,而CPI(经济成本线)后于GDP往右上方行走。并且希望,GDP和CPI构成的夹角向右上并保持扩大的趋势。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才可以到来。附图如下:

    

(数据来源新华网)

     当然,如何看待一个周期的时间长度,即便是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大师,也不会给出明确的定义。只要是经验逻辑,就只能是大致地相似。

     笔者以为,中国经济的周期,涵盖通胀和通缩两个阶段所形成的一个闭环,大约需要30年的时间。观察中国经济97年以来的经济表征,正是朱镕基时代面临的通胀结束之后的通缩起点,跨度到2002年才真正推动经济步入通胀的开端。2004-2007年为中国经济的爬坡阶段,2007-2012为经济惯性冲顶后的回折阶段,2012-2017,经验上,应该为中国经济下坡和着陆阶段。那么,2017之后呢?时间上看,还有点远。那属于臆测,这里就不表了。当前,截止2016年,1、2、3月的指标上看,就是上图的尾巴,已经显示出相对的平和。起落的速度和空间应该是不大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或许找到了一个均衡态。这对于我们要做的投资决策,多少是有帮助的。

     总之,2016-2017年,将是观察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参照年。我们会去认真看待指标体现的经济均衡。然后再去思考,经济对冲下,哪些产业是青少年期,哪些是中老年期,进而确立创业或投资的范畴。

     我们相信经济周期中通胀和通缩大致在时间上是对称的,是循环往复的。因此也就展望,新经济中,2017-2022将是新经济扩张的量变阶段,2022-2027将是经济扩张的质变阶段。做好大周期布局。如今的低位均衡,将构筑好GDP和CPI的一个稳定的夹角。之后,将是夹角扩大。我们可以将创业和投资做到夹角变小的时段。那是新的一个峰顶。

    趋势反向阶段,需要的是睿智的眼光和谨慎的心态。无论如何,在当前阶段,劳动力成本是最小的,潜在收益是最大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创业时期的试错时间要短,投资的产品要正确。这是赘言,另当别论。

    战略布局,正当其时。笔者认定,当前的青壮年产业有如下:互联网金融、知识经济、人机智能、生态农业、智慧城市、股票期货多头、新型城镇、新能源汽车等等。

    在黎明前看到曙光。我们需要保持乐观豁达的谨慎,坚韧的承载力,积极进取,如此,才可以彰显生命的意义。空头主义客观,但不可为。中国经济如果缺乏激情,在未来是不堪设想的。远离貌似理性的空头主义者。等待新经济加速到来。没有梦想的国度是不堪回首的。笔者,依然相信“中国梦”蓝图正在迫近。非彼岸耳,乃此岸也。回头就是岸,靠不靠岸,都在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