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伯雄被起诉,舆论场缘何静悄悄?


 郭伯雄被起诉,舆论场缘何静悄悄?

近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涉嫌受贿犯罪案移送审查起诉。作为“大老虎”的代表,与薄熙来、周永康等人相比,郭伯雄被移送审查起诉的消息,却似乎并未引起“足以匹配”的舆论浪潮。(4月9日《新京报》)

应该说,有政法背景的公众号“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所发题为《郭伯雄被起诉,为什么舆论场上“静悄悄”?》的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但对于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笔者观察的侧重点却与该文作者仍是差距较大。该文作者虽然肯定了固然有“和颐酒店女子遇袭”等新闻冲击的影响,但他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已经转变了“选择性反腐”或“运动式反腐”的既有观念,已经摒弃了“派系斗争”、“交易黑幕”等阴谋论,面对“大老虎”被依纪依法查处的消息时,所呈现出的那种对常态反腐的习惯,对司法程序的尊重,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对公平正义的耐心,还有对法治的信仰。

笔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赞同以上判断,但以为这种判断有过高评价中国司法环境、过高评估百姓对司法信任感的嫌疑。笔者以为,郭伯雄此次被移送审查起诉,之所以没有掀起一股舆论狂潮,应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郭伯雄案”跨时太长,网民已产生“审丑疲劳”。郭伯雄于去年7月30日被宣布遭查处,至今虽仅有8个多月,但“坐等郭伯雄出事”早在徐才厚被查之前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就是说,郭伯雄作为腐败分子展示给中国百姓,远超过两年时间了,而他担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的儿子郭正钢在一年前被查,因为是中国被查的唯一“70后高官”、唯一“70后将军”、唯一“将二代”而备受瞩目,抢尽了风头。郭伯雄在去年7月30日第一次作为“反面人物”出现时即已被开除党籍,对其涉嫌严重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如今被起诉无非是后一个程序,虽然随后有开除其军籍、依法剥夺其军衔话题,那也还是程序问题,因此缺乏新闻看点。

二是郭伯雄此前远不及周永康、薄熙来的权势和影响力。周永康作为政治局常委,已进入权力“核心层”,郭伯雄虽贵为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但其影响力仅仅在军方,与掌管政法委、影响“石油系”的周永康不可同日而语。薄熙来虽同为政治局委员,但因为其根红苗正,出事前被外界说成“政治新星”,尤其是在主政重庆期间“唱红打黑”,甚至弄出所谓的“重庆模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郭伯雄也难望其项背。郭伯雄虽然也是名副其实的“大老虎”,但与同为“大老虎”的周永康、薄熙来比,当然无法掀起同样的媒体关注度。

三是同为军委副主席的徐才厚有“国妖”之称,郭伯雄却没有,显示郭的问题似乎没有徐严重。有关周永康问题的严重性,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的《周永康所做作为已与“叛徒”无异》一文就足以说明问题。而已于去年3月15日因膀胱癌医治无效死亡的徐才厚,不但患病期间被媒体称为“国贼”,还被军报罕见地批为“国妖”。同为“落马”原军委副主席的郭伯雄既非“国贼”,更非“国妖”,或说明其问题的严重性远不及徐才厚。

四是涉案金额远没有网上传的那么大。“百度百科”显示原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中将信息:在2006年王守业63岁时因贪污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包养五名情妇,在接到其包养的情妇蒋某的举报信后被中央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但搜索同样被判死缓的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信息,却未见其涉案金额究竟多大,不禁令人感谢官方担心“吓死本宝宝”而用心良苦。此前网传徐才厚、郭伯雄均是“巨贪”,而有媒体披露郭伯雄的涉案金额仅为8000万人民币,远不足1吨。联想到此前退役少将罗援披露的“有军队贪官侵占上百亿资金”,郭伯雄还真不算太贪;再联想到军事科学院杨春长、罗援、姜春良少将等人接受采访时曝光徐才厚卖官内幕,称军队入党提干皆有价码,从排级到师级行情不等,曾有大军区司令向徐行贿2000万,那么郭伯雄的涉案金额也仅仅是收受了4名大军区司令的“买官”钱。这样的涉案金额,在“亿元贪官”频发的中国,无法让媒体甚至网民情绪亢奋起来。

五是被其它热点新闻冲淡。除了受随后“和颐酒店女子遇袭”新闻冲击及前两天受到广泛热议的“纸尿裤主席”一事影响外,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和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宏章被查的消息于6日下午被中纪委一道公布,“批发式处理”带来的新闻效应绝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尤其是杨鲁豫被查,使副省级省会城市济南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书记、市长“双双落马”,两人三年“搭档”如何开展工作更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笔者也撰文猜测《书记市长双落马,济南官场地震难免》。

此外,十八大之后已经公布至少170名省部军及以上高官被查,并且除郭伯雄外,还有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国级老虎”,人们对“打老虎”的关注度已经没有起初那么高了。综上所述,郭伯雄虽同为“国级老虎”,但被移送审查起诉的消息未能引发舆论浪潮,甚至是“静悄悄”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