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如何应对值得期许的商业未来?


新浪财经对话姚尧实录:

 

一:2016年将是互联网商业大潮回归本质的元年

 

一:2015年商业最主要的年度特色是什么?以后的商业趋势主要往哪几个方向发展?在很快来临的2016年会有什么变化和表现?

 

2015年最热的名词莫过于“互联网+”。从出现这个名词开始,传统行业里的制造业、服务业与投资人、创业者们都兴致盎然,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方向。所有的新商业模式似乎都应该与“互联网+”有紧密的联系才可以,在2015年“互联网+”的热度进一步增高至“互联网+一切”。创业者们在创新大道的咖啡馆里这样打着招呼:“嗨!你好!我是XX,来自互联网。”但是从秋天开始这个热度急速降低,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失败的现象,曾经火热的O2O已经成为一个投资人不愿意听到的名词。创业和投资共同经历了一趟过山车成为2015年最具标志意义的商业表现。

 

但是经历了过山车之后的2015,反而更加证实了一个事实。就是“互联网+”是未来!只是这一波来的有点猛,很多人失败的原因是抢跑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他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些商业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元素恰恰是最不能缺乏的。

 

恰如很多APP的开发者天真的认为自己的APP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结果发现推广的成本越来越高,并且顾客流失的速度更快。因为他们的APP在产品、传播、体验、设计、价格、应用、服务等方面不能引起顾客的“尖叫”,或者说有了一点点惊喜马上就被竞争对手替代了。“互联网+”不是简单的链上互联网就可以,组成引起尖叫的产品核心要素是不能少的。不是只有一个创意就可以成功的!市场上竞争对手太多了,即是你的产品优秀如同“嘀嘀”也是要经过非常激烈的竞争拼杀才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2016年的商业趋势是“互联网+”真正回归本质的时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企业家和创业者们经历了第一波大潮的洗礼、退潮之后发现了谁是裸泳者。可能其中也包括自己,那么就开始补充必须的元素。从产品开始,每一项都需要充实强化。真正强大自己,而不是穿着一件“互联网+”的外衣,里面却没有短裤!

 

具体一些的表现要从产品开始,因为产品是商业的根本。产品要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可交易性,一些传统的因素会在互联网时代减弱,而另外一些互联网特质的元素却应该加强。以后的商业必然是一个更加重视个体个性化、多维度互联、大规模定制化、消费者参与设计、C2B方式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展的商业时代。“互联网+”首先是“互联网+商业”,电商冲击传统商业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证明,企业和创业者们要理解这些要素。

 

2016年的“互联网+商业”之上要加上更多的内容,“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传播”、“互联网+营销”。2016年将是互联网商业大潮回归商业本质的元年!

 

二:制造业迎来又一此弯道超车的机会

 

二: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他们在面对2016乃至未来的时代,出路在哪里?应该怎么升级以应对未来?

 

制造业顾名思义核心就是制造,那么既然是制造,区分优劣的标准就是产品。虽然电商时代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很大,似乎一下子面对营销无法施展、渠道低效的状况,企业无所适从。但是制造业仍然是商业的基础,这一点是问题的根本。现在的商业环境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虽然挑战很大,但是也是又一波行业洗牌的机会。优秀的经营者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次难得的行业机遇。在中国市场上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的企业都是抓住了机会成功的。

 

过去的制造业在产品和消费者沟通、体验、对话的过程中远远没有互联网时代方便。成功的企业首先是产品的成功,任何一家成功的制造业企业都有一款或者多款让消费者非常喜欢的“良品”,在互联网时代就是能够让粉丝们尖叫的“爆品”。有一个误解是要制造产品的“爆品”就必须要有高科技的技术、专利等,大多数企业做不到。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误解!传统制造业大多数的“爆品”并不是一定需要高科技和专利才能做到的。例如两个非常有名的食品品牌“南方”黑芝麻糊、“老干妈”辣酱,他们都是行业的代表品牌。“南方”黑芝麻糊依靠一款单一的产品支撑了企业二十几年!“老干妈”辣酱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拥有“爆品”

 

现在电商上面非常火爆的一个干果品牌:“三只松鼠”,其实重要的工作都在干着营销。而那些提供产品的制造企业应该反思什么呢?现在是一个分工的时代,如果企业有能力把产品和营销同步做好,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只具备一方面的能力,那么就暂时专注于自己最强的方面。所以传统制造业首先是专注于制造,和现代营销结合,要真正深入去发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潜在的待发现需求,做出真正的经久不衰的产品,超越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这个方面来不了假,但是回报也最丰厚。这也是未来商业的主流形态:“互联网+商业+产品+营销+传播”。

 

未来的商业可以断定是中高端产品为主流的时代,制造业面临一个大规模产品升级的时代,肯定会重新为行业排序,谁抓住了这次机会谁就可以脱颖而出。面对无法避免的战争而坚持不开第一枪的政治家是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犯罪。面对已经开始的商业大潮,坚持不去积极改变应对的企业主是对员工和社会的犯罪!

 

三:中产阶级的大规模产生带来了极大的机会空间

 

三:关于电商您认为商业模式上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力将会达到什么深度,持续多久?

 

所有零售型商业都要经过从“三低”(低地位、低毛利、低价格)到“三高”(高地位、高毛利、高价格)的过程,直到新的商业形态和机构或者平台出现。电商也逃不出这个宿命。目前的电商和传统的渠道商与最新型的电商,说到最新型电商也就是说普通电商也已经很传统了。这几种商业形态现在共存于中国市场上。这种共存是经历了商业革命的冲击之后留存下来的。表明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市场“海啸”之后最坚实的部分。

 

很多年以来,中国渠道的复杂性一直扮演着中国企业面对跨国公司的避风港角色。很多中国企业依靠中国渠道的天然避风港成就了自己,甚至打败了跨国公司。我们现在看看大多数行业,最终的胜利者是中国企业。从家电、电脑到最简单的瓜子、饮料等,还有正在追赶着的手机和移动智能装备。我们刚刚谈到了制造业的“爆品”概念,以后的电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洗礼之后必然成为“爆品”为主流的时代,前面谈的“三只松鼠”就是这样成功的。但是“三只松鼠”的核心竞争力会有问题,这里不展开说了。

 

电商经过的洗礼过程实际上是和消费者同步升级的过程,随着中国大规模中产阶级的产生,对于“爆品”的需求是长期的巨大的。消费者必然对于产品的性能和体验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传统行业的影响力会改变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制造,持续的时间是长期的,只要有可以互联的网络,就一直持续着。

 

四:传统行业仍然有很大的机会

 

四:现在传统行业里有人说:“做电商找死,不做电商等死!”凸显了新时期的商业矛盾。您认为在当前和未来的时代,传统商业还有哪些机会?

 

这句话彰显了传统企业面对互联网大潮之时的迷茫,是完全应该理解的。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事物的时候,通常会经历二个阶段:一、惊奇和敬畏。对于新事物释放出来的颠覆式变化和革命式信息又敬又怕。二、尝试和驾驭。很多企业从一无所知的摸索试水,到现在已经在电商上成功了,轻车熟路的驾驭着电商这个新渠道。

 

另外,传统商业里仍然还有不少机会。一些行业的产品在消费者购买的时候还不是一件完全意义上的成品,例如建材。还有一些行业对于服务的要求很高,在技术和距离上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家电、饲料、种禽、汽车、食品、太阳能、光伏等。在中国市场里这些行业的渠道传统形式仍然会长期存在,并且长期多样化,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不同市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求。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中国市场的传统渠道仍然有巨大的机会,但是必须经过互联网化的改造。在局域在衔接关系上进行改造,使之更加高效、灵活、机动、深入。

 

传统商业存在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等。现在信息获取的途径非常多,消费者甚至可以很便捷的获取超过企业的信息量。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不再愿意为普通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和那些名牌还称不上真正品牌的产品支付更多的溢价。而对于那些能够把产品做到“爆品”的品牌却愿意支付高的溢价。例如“老干妈”辣酱、“三只松鼠”干果、“华为”、“小米”、“苹果”手机。

 

基于此我认为传统行业的机会:第一要提高产品性能的创新和提升,成为“爆品”的拥有者。第二要发现自己所在行业里的渠道升级机会,编织互联网化的渠道网络。第三要改变思维方式,重新研究消费者和经销商。因为在多维度互联的时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渠道经销商也会发生变化,因为有了更加精准的数据,他们的经销领域肯定会增多,配送和技术服务的精细分工也必然加强。经销商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做出改变以适应新时期。

 

五:营销,只有理性是不够的!

 

五:在2016您认为企业的营销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有没有成为主导未来营销的新模式出现?

 

关于营销有句话在这里要告诉企业家们:“只有理性是不够的!”。成功的营销一定需要消费者尖叫的!疯狂的!

 

未来的企业都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传播型企业,甚至更前卫的可以说,未来的企业都是媒体企业。因为现在已经到来的移动自媒体时代已经把PC电脑端变成了一个很传统的行业。人人都是一个移动的媒体,都是一个小“中心”,过去“中心化时代”曾经使用过的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在今天可能是烧钱。粉丝时代的来临又出现了消费者粉丝之间、企业和粉丝之间、产品和粉丝之间的互动、转化、推荐、促销等。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和目标消费群体沟通,甚至谁是企业真正的消费群体都需要重新界定。这个时候企业会发现,去中心化时代的传播更有力量了,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中心,营销传播的基本要素发生改变了,阵地转移到更多更新的地方了。产品就是品牌,品牌就是传播!这是企业营销首先要面对的!主导未来营销的新模式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刚才谈到的移动自媒体、粉丝互动、多维度联动、隐蔽性等等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

 

六:其实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地面推动能力都很强!

 

六:您发现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传统企业,商业模式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有一个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地面推广能力很强。经过了长期的遭受白眼、不理解,甚至侮辱的过程之后取得了成功。例如最初的阿里巴巴、百度到后来的携程、大众点评、美团等。我发现这些成功的企业在推广层面的执行力要求是极高的。而很多的APP创业项目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推广能力和产品本身没有做好。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互联网时代营销和推销的结合更加紧密了,不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在营销为设计思路,推销为执行的关系下把产品推广出去,更大的不同是,推销到了顾客的手里了,还仍然没有产生订单交易,仍然需要提高可交易性来完成销售。售前、售中、售后更加要求完全的无缝衔接。

 

七:被淘汰者有时代的必然因素

 

七:您怎么看待升级转型期那些退出竞争的企业?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不退出的理由?

 

任何一次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升级都必然会淘汰一些企业出局。造成他们出局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有时代的必然因素。例如手机淘汰了电话,智能手机淘汰了平板电脑,而不远的未来移动智能设备将会淘汰智能手机和更多的产品。企业的心态要平和的接受,不能一直固守在当年的优势上做一统江山的大梦。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有一句很好的话:“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意思是说,真正智慧的人不会去想办法恢复古代的方法,不去模仿古代的方法。我们想一想IBM为什么转型?诺基亚、MOOT这些当年的霸主为什么成为昨日黄花?所以,在一些技术、设备、产品、专利遇到新的激进型转型时代的时候必须放弃。如果不放弃不去改变,那么传统的优势很快会成为巨大的包袱,优势越大包袱越大!就像“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