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城镇化带来的影响调查


       ——以对洛南县高耀镇西塬村的调查为依据

                       前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着庞大的基数,改革开放30年来,推动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国农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来,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1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比例的62.3%到2011年的48.7%,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越过了50%达到了51.3%,首低于农村人口,在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数据无疑说明了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但现在农村仍有近亿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左右,农村问题依旧突显。而取得这些成就的背后,也相应的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影响,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反思。我们小组以对洛南县高耀镇西塬村的调查为依据,来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村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西塬村,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以东50公里处的高耀镇的文显山下、瓮沟河畔,是洛南县的“东大门”,是高耀镇政府所在地连接陕豫两省其东连河南省卢氏县官坡镇,西接三要镇,北临河南省许镇,南依蟒岭山脉与丹凤县峦庄镇和庾岭镇接壤。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差异较大,暖温带和亚热带特征物产丰富,有核桃、柿子、黑木 耳、香菇、板栗等,中药材有连翘、丹参、五味子、桔 梗等。畜、果、药、烟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蚕桑产业开发起步良好。近年来,党委、政府团结带领民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 加快经济发展。算是陕南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西塬村村民的基本情况构成: 

      年龄结构:老人28%,中青年 54%,少年18%;

      性别结构:男性58%,女性42%; 

      知识结构:文盲4%,初中级以下72%,高中16%,大学及以上8%; 

      职业结构:农民92%,个体3%,教师4%,公职人员1%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走访村委会、村民、个体工商户、企业、事业单位和高耀镇政府相关部门,对村民的生活方式、劳动力流动情况,农村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基层组织建设、村落建设、生态环境及经济信贷等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和了解,总结西塬村城镇化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找出还存在的问题,从而引申到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相似问题,和农村城镇化带来的普遍性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城镇化对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西塬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村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西塬村大力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搬迁移民89户,硬化街道、铺设马路砖、修建排水渠、绿化道路、栽植风景树、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仿古牌楼,建成新中心幼儿园,完善村级公共卫生配套设施,安排村级保洁员队伍等,使小村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由过去的分散走向集中,由农村式的“小别墅”走向了城市小高层,家家户户开始了“电器”生活,告别了以前烧柴做饭取暖的历史,精神风貌也越来越开明,文体娱乐也成为了农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晚上村大妈们也跳起来了广场舞。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生活方式更合理健康。

   (二)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的提升,每年出门务工的农民、男女青年逐渐增多,留守老人比例扩大,人口流动的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引起公共生活空间的拓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机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促进了城市地域的扩大、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普及。

(三)城镇化对信贷金融带来的影响

西塬村的城镇化发展,对信贷金融的需求增大,高耀信用社的信贷数额也逐年增加,为民间资本和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日益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提升,使一批加工制造业陆续向周边县镇扩散转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及非农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人们对消费信贷、个人及企业贷款、银行卡业务、公私理财等金融服务需求增加。农村城镇化金融市场,不仅有广阔的信贷活动空间,而且为市场参与者创 造了种类繁多的增值服务机会。信贷政策、金融体系深入到农村,直接影响到千万个农民。

   (四)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的城镇化也必然带来了工业化,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落户农村,在西塬村和镇政府的努力下,引进了像延长石油这样的企业落户西塬,一批以核桃柿饼香菇农副特产加工销售为主的小企业相继出现在农民的视线中,带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当地农民的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增强,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如西塬村也开始发展文显山和瓮沟河的特色旅游项目,开设农家乐和农村观光游,重点打造醉美西塬——秦岭最美山村旅游项目。工业化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改善城乡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五)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塬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西塬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但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倾向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延长石油的引入,虽然极大的提高了经济实力,但也使西塬村的河流和土地遭受到极大的污染;在开发文显山和瓮沟河的旅游项目中,使大量农田遭到破坏,景区的垃圾和商店餐馆的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有很大影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等。环境恶化趋势加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削弱了城镇发展的潜力。

(六)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村民们反映在西塬村建设中,有时存在“强占”问题,借“城镇化”之名搞大拆迁,占用农民耕地不合法;还有的以搞工业用地为名,进行“圈地”运动,但圈的地长久被荒废,未被及时利用;部分地区仍旧“无人打理”,城镇建设只存在一部分地区,类似形象工程,贫困的依旧贫困,移民搬迁只是一少部门人;农村低保、合作医疗、贫困求助等社保工作未落到实处,有部分人依旧得不到帮助,存在关系户等。基层政策落不到实处,城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有力的监督机制。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除了物质基础保障,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搞一些文娱活动,建设村部的老年活动室和图书室。重视农村教育的普及,促进农村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供有利条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加,要多关爱农村的老人和小孩,提供一些必要的保障措施,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二)要积极改革农村的金融体系和信贷制度,开展灵活多变的业务,尽可能的更好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同时鼓励其他有实力的银行机构下驻乡镇级别的农村,取代陕西信合一家独大的农村信用体系和服务网络;规范金融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快民间资本的流动,提高商业银行对农村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三)要重视新时代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乡镇企业和地方小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服务业,打造乡村旅游业,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同时农产品产业化一定要就地产业化,一定要由农民转移人口为主力军,政府一定要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作为未来与“农村城镇化”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

   (四)重视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积极探索解决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协调好城镇化与生态化之间的关系,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

   (五)农村城镇化对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影响。城镇化建设中乱占用耕地、土地规划与管理不当等导致了耕地数量的直接减少;因工业和生活污染严重降低土壤肥力、水土保护不力致使耕地受到严重破坏等导致了耕地的质量下降等。因此保护耕地与城镇化建设的矛盾,也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要从国家政策予以法律保护和政策监管。重视新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耕地所有制有和承包制

   (六)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城镇化观念,要弄清楚到底中央是想把现在的农村按城镇模式重新改造还是将现在的农民逐年转移到城镇居住,或者说让农民自由转移到城镇,不管是何种情况都必须涉及到规划的问题,将现有乡村改造城镇模式需要规划,新建城镇更需要规划,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七)中国农村城镇化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引导和管理,更需要地方政府的监管,也需要基层人民的监督,尤其是村级组织及领导干部,作风要实,构建一个务实的村级班子和透明的村级财务是未来中国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五、总结 

     过这次深入西塬村的走访调查,我对农村的城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的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必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过程,经济、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精神面貌,无疑都将是一个新的革命,也关系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沉重的课题,这中间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努力寻求一个更好的途径,中国农村的城镇化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

 

张 帅  邱萌飞)

 

  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