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近日召开全省房管局长座谈会,全面部署房地产去库存工作。要求宣传“农民在城市购房是升值,在农村建房是贬值”的理念。鼓励农民工、农民进城购房,同时,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今后政府的项目建设不再建安置房,推进货币化安置,关键在让利于民。(据2016年03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7/doc-ifxqnskh0922645.shtml
2015年在贵阳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巡视员郭仁忠透露,全国新城区规划人口达34亿。将中国大陆2015年末13.746亿人口拿来对比,新城区规划人口是现有人口的2.47倍,算得上一场盛世豪赌。若规划如期实施,意味着绝大多数新城区将沦为鬼城,上演大国空城的凄凉景观。
看来,江西省为了救地产真是蛮拼的,到了以政府信用为过剩地产背书的程度,一方面宣传“农民在城市购房是升值,在农村建房是贬值”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的项目建设不再建安置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百姓引向房地产市场,为库存地产埋单。
房价涨跌是市场行为,谁都不能保证城市房价永远上涨,是否进城买房,抉择权应该交给百姓,但江西有关方面的“进城购房升值说”,片面给楼市价格走向定调,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地产风险,可能误导人们对楼市单边看涨,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在中国农民群体逃离乡村的背景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江西有关部门的价值判断也许是对的,更多农民会选择离开土地融入城市,但地方政府绝不应该把进城农民引向前途莫测的空城。
在中国现行财税体制下,资源最大限度向中心城市集中,北上广深和多数省会城市一片繁荣,众多中小城市则在步乡村后尘。简单归类,可以按照人口迁徙流动趋势,把中国区分为人口流失型地区和人口流入型地区,不考虑货币超发和地产泡沫因素,地产价值将与人口流动呈正相关关系,人口流入则房产价值相对看涨,人口流出则房产价值相对看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还在限购,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则在赤膊上阵去库存。
在笔者家乡,流传着“宁要武汉一张床,不要应城一间房”的说法,皆因多数人的常年打工地在人口集聚的省城,家乡中小城市受限于产业结构和就业规模,无法容纳更多人安居乐业,在家乡中小城市买房,往往意味着事实上的闲置。这些年,不少小有积蓄的家庭在城里购买了新房,却常年无人居住,与农村的房屋一样,沦为一年难得住一次的留守房,在乡下老宅闲置之后,又增加一个城里新房闲置。
对于离开土地的进城农民来说,安居梦应该在常年打工谋生地,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对于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外来建设者,政府有必要帮助他们就地购房;对于暂时不具备购房条件的外来建设者,政府需要增加廉价房、廉租房供应。
江西把农民工和农民当作楼市去库存的中坚力量,出发点就错了,一方面唱多城市,一方面唱空乡村,在维护城市虚假繁荣的同时,狠狠地踹了正在凋敝的乡村一脚,进退之间暴露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取向。
眼下,许多无力进城购房的农民工还在回乡盖房,他们绝不是为了追求房产增值,而是要留住一个暂时只能在家乡实现的家园梦,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人生理想。
可以计算的农村建房成本是,内地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建安成本在每平方米1000元以内,建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只需要10万元左右,也在多数农村家庭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之内。反观内地城市,商品房价格比农村自建房贵出几倍,农民进城买房,许多人要依靠按揭,透支未来许多年的收入,对于工作和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的他们来说,进城买房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地产赌局越来越大,大量库存房和空置房造成的资源浪费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作为民生必需品的房子异化成金融投资品,众多房产富余者正在等待最后的接盘侠,如江西地方政府者却企图将农民押上地产赌局,我们不能不发出一声断喝,在中小城市地产盛宴即将散场的时刻,请放农民一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