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几个孩能保社会不老


 

    中国人口政策的突然转向,据说主要原因是老龄化,而且是所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未富先老”。而“老龄化”其实不过就是对人口寿命延长这件全民从古到今梦寐以求的事情的妖魔化说法。

    在反计划生育的时候,主张自由生育的人引经据典说多子多福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恢复和弘扬,俨然一副中国传统文化卫道士的范儿。但却只字不提寿比南山长命百岁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众所周知,寿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历史悠远且份量一点也不比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文化轻。

    在某家大院有个百寿墙,墙面刻了一百个不同书法风格的“寿”字,前往观光时赶紧与之合影留念,生怕某一天吵闹老龄化的反计生人士会像文革时期破四旧那样会把它拆掉。

   研究老龄化问题,归根结底正确的方向应该是探究如何让老龄社会幸福运转,为每一个人的老龄找到保障,而不是如何杜绝伴随着长寿人口增加的所谓老龄化。

    把长寿化妖魔化为老龄化,这种思路就是把健康长寿当作一种社会疾病病,就像病人身上的肿瘤一样,务求切除而后快。

    当然,我们只听他们吵闹老龄化,并没有听说他们反对长寿,他们是一边想着自己如何能长命百岁,一边控诉着社会的老龄化。那么如何两全其美既要寿比南山又要社会年轻化?他们给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多生孩子,让老年人占比下降即可,如此,即可健康长寿又能多子多福了。

    那么多生几个孩子可以使得社会保持年轻态呢?我们不妨做一个计算,这并不是一个多么难的算数题。

    我们把年轻社会的老龄化率按照联合国的指标来认定,即六十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为老龄化,低于百分之十则为年轻态社会。

    假定当前社会人口为M,而且都是徐福所带领的一样大的男女各半,而且都是婚育年龄20岁。

   我们假定二十年为一个代际,不存在婚配不成的问题,不考虑夭折率,不考虑性别歧视导致的性别失衡的可能,且人人都能健康活到平均寿命并在同一年寿终正寝。

    假定每对夫妻都生育N个孩子,即总和生育率为N。

    假定当前元年的M人口组成M/2个一夫一妻家庭,当年结婚,当年生子,以后每年一个,到第N年每家的老N都呱呱坠地。

    好了,演算开始!

   那么,第N年时新增的第二代人口就是N*(M/2),总人口是一二代人口之和,即M+N*(M/2)=M(1+0.5N)。

    此时还没有一个达到六十岁的老人,这是一个绝对年轻的社会。

    到了20+N年,第二代人口重复父辈的婚育模式,第三代人口全部出世。第三代人口为第二代人口的一半乘以生育率,即:

    N*N*(M/2)/2=0.25MN^2

    此时,总人口为三代人口之和:

    M+0.5MN+0.25MN^2

    =M(1+0.5N+0.25N^2)

    六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在第三代人口出生时出现,也就是说,爷爷辈儿的都算是老年人了。

    再过一个20+N年,就会有第四代人口生产完成。 同理,第4代人口为第3代人口的一半乘以生育率,即:

    N*N^2*M/4/2=0.125MN^3

    此时,总人口为:

    M+0.5MN+0.25MN^2+0.125MN^3

    =M(1+0.5N+0.25N^2+0.125N^3)

    第一代人口等不到五世同堂就已经成了耄耋老人了,因为第五代开始出世是在第20+N+20+N+20年,此时第一代人已经是80+2N岁了,所以我们分析老龄化问题止于五世同堂,除非我们假定人人都能活到80+2N岁。不过四世同堂在中国生育文化里已经是令人赞美的福寿之家了。

在第4代出生时,第一代人口M开始变成六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此时老龄化率m为:

m=M/M(1+0.5N+0.25N^2+0.125N^3

   =1/(1+0.5N+0.25N^2+0.125N^3)

    要使得这个社会保持年轻状态,也就是要m<10%,即

 1/(1+0.5N+0.25N^2+0.125N^3)<0.1

    或者说1+0.5N+0.25N^2+0.125N^3>10

    整理变形为一个一元三次不等式:

    N^3+2N^2+4N—72>0

    解此一元三次不等式得到,N>3.325

    即每个家庭平均要生育3.325个孩子才能够使得这个社会保持年轻态而不出现老龄化现象。说的明白一点就是三户人家十个孩!这可不是简单的全面二胎就能达到的结果!也不是简单的放开生育就能实现的,恐怕要用国家政策鼓励生育才行。

     以上是在20年一代假定下的结果。如果是晚婚晚育,比如25年一代或者30岁还玩单身,那可不是三家十孩的事了,具体几个你自己算吧。

    我们假定0代人口M是2亿,就像有人惊呼的那样中国将有超过两亿的老人。那么当0代人口进入四世同堂时的时候总人口是多少?把M=2亿和N=3.325代入前面总人口式子即可得到,四代总人口就是20亿!

    不要说第一代人口两个亿这个假定值太大,在N=3.32时,第4代人就有4.574M,即第一代就算是只有4370万,等第四代变老了就是两个亿,也就是在第四代也进入享受四世同堂第八代人就有20亿了,而这不过是在一个半世纪的事情。在六七千万人口基数上经过一个半世纪就能变成20亿人!更不要说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和几十万年的人类繁衍历史了。

    这好像听起来也不错——人人健康长寿,家家四世同堂,而且还能够保持全社会年轻化。但想想两亿人口两个世纪不到就变成了20亿,而三个世纪之后光是老年人就有接近十亿!你能想象吗?

    但是,生物学的结论是,没有什么物种可以肆意繁衍,包括高智商的、可以用日益发达的医疗科技对抗自然的人类,即使是人类不自主控制生育,大自然也会控制。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自我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而是人类是否甘心情愿接受大自然的调控。

    从吵闹老龄化的声音中可以听出话外之音,当热爱生育的国人说人多的时候是指别家人口多,而当说人少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家人口少。如果非要让全国人民统一生育政策,他们就只能反对节制生育而说“中国人口少”了,无非就是等国策转向后自己就能搭上随意生育的顺风车了。

    面对这种“揭底”,有人可能会反问,你也是中国人,难道你自己就不想多生几个孩子吗?

    生育是一种行为,而且越来越是一种在动机支配下的操作行为。而操作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等于内部动机和外部条件的加权,即“行为=欲望*条件”,生孩子,可不是仅仅想生就会生的。

    条件是什么?你懂的。

    是什么让多数人在造小人这件事上有心无力?说过多次了,认不认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