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隐约感到,这是一种时代的力量在发挥着作用,时代能塑造人,也能改变人,甚至能催毁一个民族的传统。有感而发,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人在社会潮流中的渺小和无奈。
人与社会的关系,犹如花木之于自然,无不有“季节效应”。
少年如春生。那时文革赶上了树立社会新风气,春风吹拂着天地,学雷锋让人情不自禁对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决不会讨论“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集体主义精神自然会植入心中。
青年如夏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似阳光,照耀着“知识改变命运”的路途,家国天下的社会价值观似水分,浇灌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样的外部环境,必然会促进一颗社会有用之材茁壮成长。
正值中年秋收,气候突变:秋叶纷落,渲染着大地的金黄,如飘落的钞票,诱惑着人们忙碌着地收获,谁还会关心别人过得怎么样,心中刮的是寒风暖风。经历的与青少年时接受的教育不一样了,师弟那时会何去何从呢?
可以作个大胆推断,师弟后来不同的“季节人生”,决定了他的人生起伏。除了利益什么都不信了的社会风气,碰撞着师弟青少年时期接受的集体主义,侵蚀着做革命接班人的社会理想,可以想见,他必然会逐步走向了现实,开始转向关心自己的实际利益。当他行为上变成了个人现实利益追逐者,心中又装着理想主义,人格的分裂,决定了他的人生轨迹必然是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究竟是波浪线还是抛物线,只有弄清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摘自长篇小说《苍茫》
第四章“植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