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重量


1.《悉达多》

我的文学审美感,应该是初中时培养出来的,是根深蒂固中国式的。一本泛黄的《千家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让我未长大便有远游之意,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让我向往古人居所的旷渺。

等到我“学业有成”之后,旧时的一点中国心早已化在血液里,不露峥嵘,人生的际遇蹉跎各种得意不得意,非外来文化不可化解。奇怪的是,四十不惑之后五十知天命之前,却是一本充满东方意识的书让我对生命的看法有了转折,这就是黑塞的《悉达多》。

黑塞本人的宗教观被很好地总结在他的《我的信仰》中,他本来的宗教是基督教,由于他外祖父和母亲的缘故,又深受印度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佛教。他对宗教的理解可以从他的《神学摭谈》得知一二幽微。在他看来,“理性者把世界合理化并对它施以暴力。他总是容易变得严肃认真。他是一个教育者。理性者一向不太容易相信他的直觉。”与理性者相对的是虔诚者,“虔诚者将世界神话化,又经常不将它当一回事。他总是那么倾向于游戏人间。他不教孩子,觉得他们是无比幸福的。虔诚者总是那么倾向于不相信他的理智。”

多数人既不是理性者也不是虔诚者,因为多数人臣服于生活的压迫。只有有自觉意识的人选择成为理性者或虔诚者,视机遇而定。在人生的中途,因为《悉达多》,心窍豁然开朗,从此抛弃一个纯粹理性者的人生,而向往虔诚者。但转变并不容易,需要回归到当年读《千家诗》的赤子身份,一切浑然未开,自己是浑然的,世界也是浑然的。

但也还远未到佛陀的境界。经历了许多,仍然没有走过佛陀的路。悉达多的路开头的时候是明朗的,有信仰照耀着。信仰是别人的信仰,于是一件一件照着去做,修行的方式都摆在那里。尽管天资清俊,悉达多要成为乔达摩还得走自己的路。要有人世的富贵繁华,要有动人心魄的美女和爱情,要有对这一切的厌倦,最后,还要丧妻失子。经历过了大喜大悲,才能静下心来听河水的声音。

对《悉达多》的解读,莫过于张文江演讲的透彻。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解黑塞与《悉达多》,指出黑塞写这本书的时候正遇上心理危机,在荣格那里治疗。这正吻合了我对佛学的看法,与其说佛学是一种宗教,不如说它是一种自我心理学,并且知行合一。让自己的生活像河水一样,顺其自然,变动不居,却又万变不离其宗。

也许事实真是这样,人群中极少极少的部分最后能够成为佛陀这样的觉悟者,并且这些极少的人也是走到生活的末尾才最后懂得如何生活。但这不重要,对我而言,得知理性者之外还有虔诚者,并且那也是另一种值得过的生活,就够了。感谢《悉达多》。

在生活中我们体会到时间的万钧之力,在智者的生活中我们学到了时间作为实体并不存在,或者,人的一切经验只存在于一个空间中,此处正如哥德尔所想,时间亦是空间。

2.《海子的诗》

就内心生活而言,很难再找出一本和《悉达多》一样对我影响巨大的书籍了,如果有,那一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

海子在25岁上去世,死于自己的选择,很多人觉得这是悲剧,我倒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一个人的生命终归有限,他的生命的真实量度基本与实际寿命无关。说得极端一些,“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找了两个极端的例子,说明活得久未必是福。

海子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数百首诗,亦是远远超过很多诗人一生所能做到的。事实上,与海子同时代的诗人,除了少数几位,例如张枣,很少人能够一直葆有诗人的初心。很多人倒是发财了,后来的大脑和外表倒也般配,看上去满世界的酒色财气。

也许是巧合,人民文学版的《海子的诗》出版,恰是我回国的1999年,海子离世十年整。这本诗集当然影响了很多人,就从豆瓣这个文青聚集的地方看,《海子的诗》有一万六千多人评价,评分高达8.9,比评论《顾城的诗》多了三千人,评分高了0.2,更比张枣和翟永明高了很多倍。当然,冰冷的数字从来不被文学评论家认真对待,却也说明了普通爱诗人的倾向。

虽然1999年我就回国了,要再过几年我才有机会认识海子的诗。我常常想,上天待我不薄,在让我有了一个安生立命的职业之后,又让我有了一个安心的去处。这个去处就是我生存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平行于真实世界的乌托邦,它并不比真实世界更不真实,这就是诗歌以及一切与诗歌有关联的世界。在这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呼吸,睡去和醒来,和在物质世界一样。甚至,我飞得更高,远远高于一万米,高于大气层,高出地球,也高出太阳系和银河系。

我大概是2004年迷上《海子的诗》的。2006年,我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身带了这本诗集,再往后几年,几乎我每次出差,这本诗集都随身带着,仿佛是最好的朋友。那几年,有时是夜幕初降,有时是夜深人静,我一页一页读着海子的诗,竟有了虔诚的教众阅读《圣经》的感觉。海子的一句一句直指人心的句子,在平行世界中为我筑起一个安住的房屋。

很难说哪一首诗最感动我。海子既是语言天才也是阅读自己的大师,从而是阅读人心的大师。关于友情:“哪辆马车,载你而去,奔向远方/奔向远方,你去而不返,是哪辆马车”;关于孤独:“在什么树林,你酒瓶倒倾/你和泪饮酒,在什么树林,把亲人埋葬”;关于爱情:“你在早上/碰落的第一滴露水/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你在中午饮马/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也和她有关”;关于美丽:“她走来/断断续续地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关于美:“风很美/小小的风很美/自然界的乳房很美/水很美/无人和你/说话的时刻很美”;关于残缺之美:“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关于历史:“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海子写了一切美丽的,我的意思是一切少年而美丽的。留给我们能去做的,仅仅是补齐成年之后的一切,无论美还是不美。

2008年,我终于开始写诗。2010年,我才走出海子的阴影,从那时起,我才不会总随身带着他的诗集。不过,每次当我觉得暮气过盛时,就会拿起海子的诗集,像一个疲惫的旅人一头扎进淋蓬头慷慨喷洒的热水中。

3.《居里夫人传》

一个物理学家谈对他影响最大书的时候完全不提有关科学的书大概既不诚实也不够圆滑。

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位科学家哪一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估计很少有人提教科书或者学术专著。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教科书固然会起到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作用,却很少有一本或两本教科书脱颖而出。即使在理论物理这个领域大家对朗道物理学系列或费曼物理学讲义耳熟能详,这些书到底哪一本更重要却很难说。

因此,必须到教科书之外去找。对我而言,一定是在本科期间接触到的物理学家传记。在所有传记中,居里夫人的二女儿写的《居里夫人传》确实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居里夫妇如何艰苦地工作,以及如何困难地在法国物理学界确立自己的地位的。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很年轻,并不知道作者可能会有偏向。现在有人会说,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将她一生遇到的许多事情平淡地处理了。作为居里夫人的亲属,这么做大可理解。

后来,在美国期间,我读了阿伯拉罕·佩斯写的两本书,对我后来的科学观以及研究观影响更大,这两本书就是《上帝是微妙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以及《尼尔斯·玻尔的时代》。这两本书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写两位物理学巨人,当然更值得物理学家甚至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