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依靠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加快成长、化蛹成蝶,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凤凰涅槃,用创新的翅膀使中国经济飞向新高度!”正如李克强总理在1月8日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所言,自主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个项目,总数持续减少,但获奖项目中的发明专利数量却有所增加,这也成为国家科技奖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家科技奖总数在逐年减少,与2011年相比,奖励项目减少21%;但质量却在不断上升,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加10%左右,这是奖励项目质量提升的标志之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在近年来的国家科技奖评选中,发明专利的权重持续增加,专利运用的经济效益在不断上升。
创新驱动发展
“京沪高铁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信息、测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该项目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有1000余件,不仅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结晶,而且在无形中形成了‘高铁技术博物馆’。”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向本报记者表示,发明专利是体现自主创新核心价值的标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颁给了京沪高铁工程项目,可谓是实至名归。
据介绍,在京沪高铁高速动车组方面,我国科研人员突破了整车气动性能、转向架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整车设计、制造成套技术,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体系。在基础设施方面,创立了不同地质结构、深水域、大跨度等复杂结构桥梁建造技术及超长高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线路建造标准体系。正是在一系列发明专利支撑下,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成为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安全性能位居世界前列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至今已安全运营4年,运送旅客达3.3亿人次。
“发明专利是检验创新成果的标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新明分析认为,如今,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伴随着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及时将创新成果提交发明专利申请已经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国家科技奖更加重视发明专利,意味着更加重视创新的质量。
运用体现价值
“在进行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还要体现专利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经济价值。”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负责人之一、南昌大学教授江风益向本报记者表示,该项目走的是与此前国外两条技术路线完全不同的第三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如今不仅拥有了“Si衬底上选择性生长GaN基薄膜材料的方法”等一系列发明专利,而且通过专利转化,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专利产业化近两年实现销售收入9300万美元。
注重专利转化,实现专利创造与运用比翼齐飞,成为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中国石化集团“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拥有专利40余件,2013年底在海南炼化60万吨大型对二甲苯项目中实现应用,与国际同类技术相比,单位产品物耗低5%,能耗低28%,吨产品成本低8%,环保监测减排二氧化碳27%,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荣获此次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人工麝香,专利转化后年产量90吨,累计销售额49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实现工业附加值300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若干意见》,还是《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都在不断激发着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营造着更加良好的创新氛围。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看重专利创造与运用能力,是国家科技奖的风向标,也是汇聚众智众力、打造创新高地、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