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供给侧改革


2016-01-13 22:33:39 来源:《中国改革报》 

                        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供给侧改革
    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2016年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300亿元

    □ 本报记者 丁 南

    1月11日上午,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福州开幕,由省发改委起草的《关于福建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报告提出,为实现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等主要预期目标,今年福建省将重点组织实施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八方面工作。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表明福建将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福建省代省长于伟国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其主要包括五方面的措施。

    一是开展制造业升级行动: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抓好500项重点技改项目;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和“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二是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诊疗等新业态;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和云服务;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三是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抓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大型物流园区、集散地和分拣中心建设;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程;设立总规模60 亿元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福建全省养老机构超过1260家、养老床位达到16万张;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连锁化、职业化发展。

    四是强化创新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激活创新主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展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完善创新机制,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机制。

    五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效率:加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继续扩大有效投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福建省的此项改革如何靴子落地?有关人士表示,扩大有效投资是关键一招。

    “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以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信息、环保等重点领域为着力点,全年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300亿元……”从福建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看,福建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保持三大需求稳定增长。

    一是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1355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建成福州地铁1号线、宁德核电4号机组、福清核电3号机组等15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福厦铁路客运专线、福建华电可门电厂三期等150个项目。

    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旅游、养老、健康、信息、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升级;把房地产去库存摆在突出位置,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拓展农村消费。

    三是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发挥境内外重点展会、出口信保、外贸企业助保金贷款等政策扶持效应;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促进重点行业出口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优势商品加大原材料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力度;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落实“旅游购物商品”出口相关政策,培育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