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曾经就关于传统的问题做了几篇小文章,其中谈到的核心观点是:
第一,如希尔斯在其著名的《论传统》一书中说,传统,就是“代代相传的事物。就其最明显、最基本的意义来看,它的涵义仅只是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东西。”其实,希尔斯的定义十分明确,就是传统一定是动态相传、并且“至今”的东西。因此,我们看传统,不应该以一种孤立的、静态的视角来看,传统不是过去某一时段的一些东西,而是在族群或者组织中动态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包容了各个时期的东西。
第二,任何妄图将传统文化“拿来就用”的办法都是徒劳的!就相当于你有一个名声显赫的祖先,虽然你身上流淌着他的血脉,但是如果你要将祖先的所有显赫的东西包括他老人家的基因都拿来,做成个外套套在你身上一样,是十足可笑和荒唐的。
第三,传统的延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传统,都有可能在“选择”的过程中丢失。同时,我不反对将传统的好东西“加入”到现代社会文化中,我说的是这种“加入”的方式,不应该是将传统全盘搬过来机械地加上去,造成“国学”满天飞的可笑局面,而是应该从与古代社会完全不同的现代社会系统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找到传统能够“加入”的方式和方法。
第四,“传下来”的肯定是选择后的“适者”。这一“适者”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人们在自然选择中感觉就是这样的——舒服的。二是人们在强制性选择中不得不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就会带来麻烦的。
又一次说起这个问题,是微信群中有朋友发了韩寒先生在台湾游历的体会,大意是台湾保留了更多的中国传统,并以修理眼镜和手机失而复得为例做了说明。记得几年前看韩寒先生的博客时,产生过一丝的疑问:台湾人的为顾客着想和“拾金不昧”,是不是我们的传统?是不是我们“独有”的传统?
现在再思考这个问题,依然有这样的疑问:第一,如果说这是我们的传统,那么,这样的传统是从哪里开始的?有怎样的史实可以佐证?你别告诉我某年某月某人是这样的,我觉得既然谈到传统,就是一种文化;而所谓文化,就是更多的或多数的人是这样做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历来不缺好人,但诸多好人存在的社会,却未必有一种好的“文化”!在“恶法使好人相残”的传统社会中,不会出现一种好文化。第二,这个传统是不是我们“独有”的?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咋一想,“这当然是我们的”!但如果对欧洲和北美有生活经验,你就不敢这么说了,你甚至还会写出“欧洲和北美保留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的“精彩”文章!
那么,如何看待我们曾经的好的或者不好的(因人而异)“传统”?为了引发大家讨论,我先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不好的传统,就是80年代刚开禁,过年时吃过年夜饭,要给家族长辈磕头,范围是一个高族(爷爷的爷爷)的。一大帮上百号男丁,浩浩荡荡满村转三个小时,山呼万岁,弄得大家都疲惫不堪。后来慢慢压缩范围,现在只限于一个爷爷范畴了。”一个朋友附和,讲了一个“随份子”的“传统”:以前,大家都穷的时候。份子实际就相当“打会”,就是当有人急需用钱,于是大家共同发起打会,凑10个8个人,每月存10块8块钱,有困难的人第一个用,然后大家视情况或抓阄排序分头用钱。现在叫众筹但现在人们不缺钱了,份子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但却有了新的意义,贪!
在我看来,这两个传统都是能一下子说它是好的或不好的。因为在血亲社会,这样的传统有利于家族的团结、凝聚和发展,其实起到了一个“类社会”的作用。正如熊秉元先生在《正义的成本》中说到的:农业社会的“手足之情”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事出有因、具有功能性的内涵(起到民间保险的作用)。而且,为了维护和强化这种功能,人们还会发展出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心理上或道德上的责任感、羞耻心等观念,来支撑手足之情。”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类似上述的传统正在慢慢消失,这起码说明了一点,比起血亲时代,我们的社会是进步了。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原来由血亲承担的社会职能,正在慢慢由社会来承担了(尽管很不尽如人意)。所以,类似磕头的事情,正在慢慢消失。而按照马林诺夫斯基先生的观点,文化是有功能的,而逐步消失的文化,则说明其“功能性”正在慢慢瓦解——给家族长者磕头,已经换不来自对方的“好处”了。当然,不给祖先磕头了,但给“大人们”磕头的事情依然存在,而且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说也罢。
既然所谓“传统”有其较强的功能性,需要区分其存在的社会功能及价值,那么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实就是要检点和区分:
第一,我们的传统都有哪些?什么是好的传统?什么是不好的传统?我们的现(在)代社会中、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保留了哪些传统?
第二,为什么有人认为我们的一些好的传统丢掉了?为什么丢掉了?是因为这些传统失去“功能性”了吗?既然好的传统因为失去功能性而丢掉了,是不是说明只有“不好”才能生存?
第三,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哪些不好的传统?为什么这些大家认为不好的传统还存在?还存在,就说明它具有“功能性”(保命或苟活),为什么只有坚守“不好”的传统才能生存?
我觉得,唯有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存在和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才有可能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到底有哪些传统?二是,对于需要进步的中国社会而言,哪些传统应当继承?哪些传统应当“扬弃”?而近下来的话题就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继承和扬弃?
怎样看待我们的传统?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