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为何断然否认安倍访华?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8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断然否认了中方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93日抗战阅兵式前后访华与日方进行接触,他说,“这个事情并不在日程上”。他还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要九月份访华这个事情。”

 

有关安倍访华,最早是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峰会举行期间公开透露的。他在俄罗斯乌法对记者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向安倍发出信函,邀请其出席中国主办的抗战纪念活动。随后,安倍访华就成为中外舆论高度关注、特别是媒体热衷报道的问题。

 

日本国内媒体一度传出,安倍晋三和他的执政团队正在就安倍访华进行内部探讨,安倍晋三甚至在公开场合表达希望访华的意愿,但是考虑到93日当天时间敏感,易招致国内批评,因此倾向于仿效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访俄故事,绕过中国抗战阅兵式,在93日前后实现访华,并与习近平进行最高级别的会谈。

 

为了直接了解日本首相府意愿,中国甚至在日本正举行安保相关法案国会表决之际,同意按照既定日程,与日本举行迄今为止最高级别的政府间机制性政治和安全对话。安倍晋三外交政策的主要谋划者之一、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北京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进行会谈,其主要议题之一即是围绕安倍9月访华的方案进行探讨。

 

然而,时隔不久,为什么中国外长会突然否认中日就安倍晋三访华进行安排,甚至说“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要九月份访华这个事情?这里面潜藏了不寻常的信息。

 

王毅的断然否认首先是对国际舆论最近关于安倍晋三可能放弃访华报道的某种回应。某美媒84日称,由于安倍政权力求在预定927日闭幕的这一届国会上通过的安保法案遭遇国会内外强烈反对,因此首相官邸内正传出安倍可能不得不放弃9月访华计划的消息。报道进一步援引内阁官房副官助理兼原信克的话说,首相官邸内出现了安倍9月初访华虽然回避出席抗战胜利阅兵式,但最终仍可能被宣传为“战败国首脑来谢罪、道歉”的疑虑,为此安倍已倾向“丢卒保车”,放弃访华计划,全力确保他的政权为通过安保法案的大目标,不再节外生枝的意向。

 

众所周知,邀请安倍访华,是中方主动为之。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答记者问的话是此论的直接依据。杨洁篪在日本正举行安保相关法案表决的情况下与谷内正太郎举行双边正式会谈,协商安倍访华方案,并向日方提出会谈三条件,是依据之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723日对《环球时报》说,中国邀请安倍93日访华并参加纪念活动,是中华民族以德报怨的气量,说明中国愿意不再视日本为敌人,是为依据之三。王毅表态从未听说安倍访华一事,可以认为是中国为避免陷入被动和尴尬不得已的自我圆场之举。(此前我有专文对此进行论述,见《邀安倍访华,中国势成骑虎》)

 

第二,王毅的话也意味着中日围绕安倍访华进行的桌面下的磋商出现了问题,双方未就安倍访华的条件达成一致。日本不愿意在西方总体抵制的前提下,向中方作出重要让步,实现安倍访华。由是之故,日方故意向外透露信息,表明首相无意访华,以此试探中方反应,王毅的话无疑是自我矛盾的,可以说正中日本下怀。日本意识到,在中国作为主场举办抗战纪念相关活动、中方主动邀请日本首相访问的背景下,中日首脑会谈的取消,对中国是不利的。

 

从日本政权角度看,安保相关法案和日美安保同盟、TPP一样,是安倍内阁的外交核心利益之一,事关其整体外交战略,因此其全力以赴推动其在年内通过,肯定是其优先目标。事实上,近日TPP谈判未能达成协议,也促使安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这些事务上。相比较而言,缓和对华关系并非急务。

 

第三,安倍晋三为推动安保相关法案在国会参议院顺利通过,已不再回避日中在安全领域的敌对关系,公开指出中方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危及日本的安全利益。挑明这些,也就意味着安倍将访华和日中首脑会谈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同时,也令中方继续接受安倍访华失去相应的氛围。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毅说从未听说过安倍访华这回事,也就说明,中方经内部研判后,已经暂时关闭了中日会谈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