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的根本是什么?
提供流动性是其次,提振市场信心是主要。
证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不断买进股票,承接市场抛售,是提供流动性的一种良好方式,也是维稳股市的一种方式,比如前一轮暴跌以巨资在跌停板疯狂扫货,就是一种较好方式,但是效果并不佳,到了本月27日再次上扬千股跌停,上证综指再创8年以来最大跌幅。可见单纯简单粗暴买进股票不是救市最佳方式。
因为中国股市流通市值高达数十万亿元,而证金公司顶多就是筹集了2万多亿元资金,仅仅占据流通市值3-4%,根本不可能承接所有筹码,也不能把所有股票买进来,那么如何化解这一矛盾,中国股市每一轮牛市都有一个领涨个股带领处一个领涨板块,那么就按照中国股市特色,选出一个具有市场人气的板块,选出一个能领涨该板块的人气个股,当然在市场极度涣散之际,一个领涨个股一个领涨板块可能并不一定能充分激发人气,那么就需要两个甚至三个领涨个股带领两个三个领涨板块,让这些个股这些板块出现连续上涨,充分激发人气,从而吸引市场投资者跟风操作。
这样操作的好处是证金公司资金有限,根本不可能买下所有抛售股票,只有与市场投资者资金产生共振,救市资金才会与市场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才能减少市场抛压,才能把股价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救市资金没有与市场资金形成共振,那么市场投资者就会利用救市资金拉高股价的机会,不断逢高抛售,把筹码全部倒给救市资金,这就成了单打独斗,一个证金公司就那么多资金,岂能与整个市场争高下,说难听一点就是不自量力,结果自然而知。
那就是瞎折腾,白忙活!
实际上结果可能比这个更加糟糕。
因为面对救市资金暴力哥式的拉抬股价行为,肯定有投资者坐不住,会拆借资金买进股份,希望与救市资金一起共舞,说好听一点就是相信国家力量一定能战胜做空势力,但是救市资金如果一直都是打酱油式的买进持股,那么对投资者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每一次跟进操作,每一次都是套牢,几次下来,投资者就会彻底失去信心,不再选择抄底,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失去众多投资者,仅仅留下救市资金自己一个人在折腾,那么证金公司能够折腾出啥?
以券商板块为例,据同花顺盘后统计的主力资金流向表明,作为当天护盘的第一大主力,券商股全天获得了超过百亿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入。全天大单净额流入额达102.84亿元,全天板块振幅高达14.15%。截至终盘,券商板块以5.33%的涨幅位居各大行业板块之首。其中,国信证券、东吴证券双双封住涨停板,但今天券商板块领跌大盘,是权重板块中跌幅最大的,昨天买进券商股的投资者很大一部分已经套牢,而且幅度不浅,这样的走势哪里是在救市,分明是在诱多骗人,对投资者的伤害何其大也!
今天救市资金抛弃了券商银行,可能转向了煤炭有色,资源板块出处于涨幅板前列,也可能流向中字头股票,如中国中车一度直线冲击涨停,明天不知到又是何种板块会被救市资金拉起来,
救市资金声东击西,结果只有一个, 那就是辛辛苦筹集的救市资金就像撒胡椒面一样到处留香,资金很快用完,但效果不佳。
因此救市资金打酱油式的救市不是在拯救市场,而是在摧毁投资者信心,不仅起不了任何救市效果,反而可能恶化投资者情绪,逼迫投资者进一步离场,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投资者统计数据显示,上周(7月20日~7月24日),新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继续下跌,新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为39.06万人,创出近三个月来新低,也是近期首次跌破40万人,一个市场没有投资者广泛参与,结局如何,11年左右市场走势已经告诉我们事实。
股指永远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近段时间股市不断反复,成交未能持续放大也是证明。
打酱油式救市方式伤害的不仅仅是整个市场,不仅仅是中国投资者,还有证金公司自己,甚至整个金融市场。
证金公司资金来源有三,股东增资,融资,券商拆借,除了股东增资以外,其他资金都是要连本带息归还,如果救市的结果是股价越来越低,损失越来越大,那么资金安全性在哪里,如何归还拆借资金,券商融资或许可以盈亏自负,那么银行授信呢?短期融资呢?难道也可以赖债不成。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证金公司来说,救市不能三天撒网两天打渔,更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股价越来越低,既套牢市场投资者也套牢自己,而是要乘胜追击,集中几点,倾力而为营造一个巨大赚钱效应,激发投资者信心和热情,从而形成新的一轮牛市,但注意不是吹大中小市值泡沫,既方便自己退出,也能让二级市场投资者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