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了热门暑期档,总会看到些比较奇特的市场现象,一批新生血液地跨界闯入,把电影榜单冲击的面目全非。他们无疑是当下的票房英雄,却让退去的大家们纷纷理解不能;他们炮制的多为青春喜剧片,但故事情节又相当薄弱;除却极少数文化输出影片外,均以明星大腕为卖点,口碑多数不佳而票房一路飞升。可以说拥有超高人气的流行IP,倘若能找准目标进行良性操作,那扫荡票房就好似秋风落叶般轻松,区别仅在于多少个数量级,中美安迪影视董事长安迪樊如此评述说。
放眼最近几年的票房统计,知名度高的名人IP往往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其实文学IP更适合改编成电视网络剧,可如果没有当红明星压阵出演,票房也呈现一般化趋势。国内市场想要尽短时间内突破600亿大关,就要依赖于这些人物的生产冲动,但创作内容能不能跟上文化输出思想深度则是无法回避的主要难题。然而无论如何,主创们还会乐此不疲的继续下去,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名人IP最易上手,抑或投资回报性价爆表。
从目前主流角度而言,青春期观众通常不太挑剔,只要大约两个小时的故事素材,就能轻易带入自己的想象,在非理性观影时体验感动瞬间,在情感共振中提取记忆碎片,移情效应像那自来水倾泻,笑语阵阵、哭泣连连。安迪樊最后指出,伴随电影票房分布的快速变化,诸如一线城市的观众趣味已经不能影响投资大佬的选择方向了,各式各样的名人IP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这文化输出产业中来。只是类似偏离失控的现实局面,对比国际电影发展史,也或许难以找到可以参考的范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