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中国肌体遭受“合谋式”腐败侵蚀


喻世明言:中国肌体遭受“合谋式”腐败侵蚀

    陈 宏

  

第一条,党委席成为“合谋式”腐败根源,群腐群贪,群体性腐败严重。“南充市党代会有组织公款拉票贿选案”何以能被压下3年?举报杨建华“贿选”自然是向四川省纪委举报,显然,四川省纪委有官员充当“内鬼”蓄意袒护包庇?这背后或有四川省委相关官员参与掩盖?不然如此大案何以被一拖多年?省委书记很有可能被追责,今年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公报指出,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由各级党委(党组)承担,责任要落到“一把手”书记头上,因为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第二条,工程建设“合谋式”腐败已成大餐,每个环节涉腐败“潜规则”。检察机关称腐败已渗透到工程建设中所有环节,某地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介绍说:“通过对2012年以来查办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几乎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腐败‘潜规则’,项目招投标、规划审批、配套设施、检查验收、工程款结付五大环节尤为突出。”据悉,2014年20省份被中央巡视,其中17省“腐”在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情况高居榜首。

第三条,基层“合谋式”腐败漫延至街道村社,“鼠洞毁屋,蚁穴溃堤”。近期,西安市雁塔区丈八街道东滩社区主任于凡在其社区130余亩生活依托地联建开发中,利用职务之便向开发商索要好处费5000万元,并以高价承揽低价转包方式获取非法利益,涉案金额共计1.2亿元,成为雁塔区近年来查办数额最大的一起基层干部腐败案件。近日,广东省纪委通报了8起村官“小官大贪” ,其中四村官收1600万。

第四条,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合谋式”拿地,政企合谋演驿官商勾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拿地企业间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合谋,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为卖地需要而大量低价征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引起各种纠纷,而社会不稳定的后果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有报道指出,群体性上访事件60%与土地有关,土地纠纷上访占社会上访总量的40%,其中征地补偿纠纷占到土地纠纷的84.7%,每年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纠纷达400万件左右。

第五条,科研领域“合谋式”腐败成规律,行政化助长权力寻租腐败科研经费七成按行政级别分配,权大钱多成普遍现象,。陕西查处一起科研经费违纪案,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领导的课题组利用合作企业设立小金库,报销正常程序无法报销的费用,其中包括购买一辆价值70万元的小轿车。科研圈子成了社会分利体制的一部分,科研腐败每年毁掉两个三峡工程,看科研经费的使用,则国家投入又是一个三峡工程被耗费,全社会投入被毁掉的则是两个三峡工程不止。

第六条,中国“合谋式垄断”致网络慢又贵,改革滞后暴露体制弊病。从表面看,中国网络经营有不同市场主体,完全可以展开竞争实现薄利多销,但事实上不但没有展开实质竞争,反而是通过划片经营方式实施了合谋式垄断。在分级垄断下,大小运营商占据着“源头性资源”,缺乏服务升级动力,体现的正是典型垄断市场特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