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会长
记者:对于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请您谈谈如何能让金融机构的资金和实体经济的需求高效对接。
唐宁:高效对接,不仅要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减少和优化环节管理,更要一如既往地重视风险控制工作。此外,更深层次的目的还是要找到好的项目,并把资金妥善的配置到实体经济去。而我所关注的实体经济,目前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农村的经济上活跃的农户;第二类是兼职创业的城市工薪阶层,包括电商人群;第三类是小微企业主,其中包括那些拿到了天使投资的初创企业。
从宜信的实践看,针对不同的客户,需要开发符合其需求的、创新性的、个性化产品。比如,在农村,为了支持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经济,我们为农户提供小微融资租赁服务,满足他们十万、二十万的资金缺口需求,供他们购买现代化的农机具。而在城市,我们的租赁业务则支持了城市创业者购买美容设备、洗车设备的融资需求。除了融资租赁的方式,我们还通过商通贷支持中国外贸电商等电商群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支持使得他们拥有更好的现金流,进而能更好地把中国制造通过国际平台销售到国内国外去。针对那些拿到了风投的初创企业,我们还提供“高成长企业债”支持,使得创业企业在VC股权投资之外,拥有债权融资的可能,优化了创业企业高速成长的资金支持需求。
记者:初创企业的数量逐年递增,失败的比例是否也在增大?国内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普遍比较低,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觉得应该如何在社会上塑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唐宁:创业确实是有风险的。但是创业成功也会收获丰厚的回报。最近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不仅仅在城市,在中国的农村也有这样创业创新的机会。把握好机会,找好合作伙伴,走对路,即使创业失败也有机会东山再起。我认为,全社会应该给予创业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创业才会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活水和发展的力量。
而从我的角度,能够提供给创业者所需的金融服务,就是对他们的支持。每一处未被传统金融体系所覆盖的、所解决的领域,都蕴含着创新的机会。通过金融创新,可以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实现。
第一,金融机构应当深入最基层,帮助小微客户建立信用身份证。过去十年,中国社会的创业热情带来的直接成果就是诞生了大量的小微企业。对于众多的小微企业主来说,创业路上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资金周转的难题。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抵押,而且手续烦琐,时间又长,因此这一问题往往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过去一些年,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外有海量的数据,有100年信用环境的完善和文化的积淀,有让失信的人寸步难行的信用体系,但国内数据少,且质量低,信用环境和文化有待改善,这要求我们的风险管理需要很好地本地化、接地气,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我们的实践,形成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大逻辑、大思路。
对于小微企业,信用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集市工厂,金融机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积累信用数据和完善信用评估技术。在信用专家的带领之下,通过与国际领先的信用管理技术公司合作,不断学习国际最佳实践,持续提升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水平,把风险控制和科技创新充分结合起来。
第二,金融机构应当多方创新帮助小微企业筹措资金。我们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小微客户融资需求在10万元以内,平均5万元左右。通过帮助小微企业客户建立信用和释放信用价值,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小额信用借款、抵押借款和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帮助客户获得资金,实现其持续发展、扩大经营、增强实力等目标。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应当坚持以“趴在地上做小微”、“弯下腰来做小微”、“把手弄脏做小微”为准则,主张“主动走出去”服务小微客户。
伴随业务发展,我们平台上借贷资金的来源不仅限于个人,也可以对接信托、银行等机构。在原有的P2P模式基础上已经衍生出了T2P(信托对个人)、B2P(银行对个人)等多种方式,资金来源更为多样化。P2P只是一个模式,以后机构作为资金来源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有更多合作空间。
第三,金融机构应当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能力建设,填补其短板。很多企业家把企业创立的前三年称为“死亡谷时期”,这个阶段企业生命力弱、风险大,若能成功获得资金帮助,找到市场竞争优势,飞跃“死亡谷”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还将面临诸多软实力不济的短板。这也正是我们帮助他们进行能力建设的主要初衷。帮助小微企业主做能力建设跟融资服务不直接相关,但却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客户做更好的自己的重要一步。针对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采取线上线下双重渠道,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小微企业提升商业智慧,打造沟通交流平台。
记者:中国希望打造自己的硅谷,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您觉得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改进?您怎样看待我国创新创业的前景?
唐宁: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差距,看不到追赶的方向。美国的征信体系较为先进和发达,有三大征信局帮助人们建立信用,在这种社会诚信体系较为完善的背景下,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可能从一开始就起点就比较高,这并不只是说美国的互联网比中国发达,而是在更高层面,比如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方面,有一定优势。而从硅谷的经验看,高校密集、人才聚集、创业氛围,乃至支持创业的法律法规等等,较之我们都更为开放,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
虽然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比起发达国家还是要落后。但是中国市场巨大,目前中国富裕阶层崛起迅猛,中国的高成长性人群创业的热情旺盛,此时可以借助高科技、借助互联网、借助移动互联网、借助大数据,这些力量让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变小,有可能弯道超车。
目前,中国有6000万小微企业主,这代表了万亿市场规模,而且需要用各种高科技来满足。所以说未来5年、10年、15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应该有巨大的市场。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将会消失,因为它会和金融很好地融合,成为金融的一部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移动、大数据让金融变得更美好,好的金融已经到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就消失了。(记者: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