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应景兄之邀参加了主题为房地产转型的小型沙龙,持续两个多小时,三十余人各展自己的观点,只讲自己想法而不批评他人。由于是工作日,开始时间已经是19点,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大家发言非常踊跃,不少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参与者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人就坚持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结构性的,是洗牌的节奏而已;经过了洗牌之后,房地产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当然更多的人认为,仅仅凭感情,凭着对于房地产深深的“留恋”,而不顾各种数据是不行的,住宅的全国性过剩是不争的事实;而商业地产、产业地产过剩更甚。如今已经没有了之前十年任性地、野蛮地生长的土壤,无论行业本身,还是从业人员都应该思考如何向下走了。
经济发展本来就是阶段性的,房地产已经风风火火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几乎享尽了各种各样优势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政策等等,就是风水轮流转也应该轮到其他的行业了——吃独食的日子不可能、也不应该太长久。
转型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就提出了要腾笼换鸟的理念,只可惜接下来的4万亿让这个非常正确的理念失去了落地的机会,不少当年相当痛苦的企业(有两家著名房企面临着上不了市就现金流绷断的困境)度过了难关之后把转型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寒号鸟就是这么来的,今天冻死我,明天就搭窝。
如今,房地产的转型几乎了历史的必然,尽管失去了转型的最佳时机,但天还没有塌下来,机会还在。
转型不转行是选项之—,从居者有其屋过渡到居者优其屋,从关注人的食衣住行用,延伸到学(习)、(快)乐、(健)康、安(全)、美(丽),还会有一片天地,尽管从规模和收益上不可能像前几年了,转型的技术风险不大收益也应该还过得去。
转型的第二选项就是转行,行业规模变小,必定会有相当多的企业、人才和资金的溢出,投入到其他行业,这也是功德无量。就比如有企业弃房投医,并且做得非常不错。如今的中国,产能过剩的行业比比皆是,实话讲,这种转行式的转型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较大;进入一个自己非常陌生的行业,简直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可不是单凭魄力就能解决的。
勇敢
如今,房地产还是中国比较好的行业,还占据着GDP的非常大的份额,有点儿危机意识,多学点儿手艺是很好的——正所谓艺不压身。
想起了韩庆祥老师十多年前的教导:一粒麦子,被自己否定了就长出麦牙,再长成麦穗;如果被别人否定,就成了面粉,继而是面条和馒头。
要勇敢要革自己的命,不要僵化的夕阳思维,坚定地选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