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李二三事


  常言桃李满天下,足见其分布地域之广。家乡在四川盆地东部,典型的丘陵地带,说不上盛产桃李,但几乎每个村落总是有的。我家原本没有桃树,在我大概十岁的样子,才从别地嫁接过来几株,前几年回家听说开始结果了,家里人根本吃不过来。记忆最深的还是李树和李子。

我家的李树是比较多的,房子边上有一个两百见方的小坝,那是童年欢撒与打谷,晒粮的地方,四维错落的分布黄蜡李、地瓜李、清脆李和串串李等。李树是较早开春抽嫩的,记忆中每每春节刚过的样子,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的从枝条上冒出来。转眼间,碧玉妆成一树高,春意盎然,特别是春雨熙熙的时节,真能闻到绿叶的馨香,沁人心脾。绿叶刚满枝头,疏忽见李花满树,一瓣瓣白色的花儿,在阳光下招蜂引蝶,虫鸟嬉闹其间,莺飞燕舞,呼朋引伴,好不快活。

到了三月,花开花落,李子初成。若是没有大风大雨,每年的李子,数量总是惊人的。因为有了风雨,总会一些被雨打风吹去,满地零落,看得总是惹人心疼。幼时的我,总是期待,没有风雨,自然长成,丰收总是大大的。到了后来才知道,因为风雨,折损了一些,更能减轻李树的负担,将营养和水分集中供养,留下的李子总是个大且甜的。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不经风雨,不经折腾,怎能摘取甘甜的果实?所以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到了端午前后,李子开始成熟,因品种不同,成熟时令略有先后。就我家而言,最先成熟的黄蜡李,其次地瓜李,然后清脆李,最后串串李。摘李是门技术活,摘一两个人吃的,一个人爬树,然后左兜右袋的,就足以满口腹之欲;倘若上三之数,最好拧个篮子了。之前家里的篮子有两种,一种是塑料编织的,一种是竹篮。塑料篮有两个提勾,位于两侧,而竹篮只有一个提勾,横跨两侧。塑料篮方便直接挂在树枝上,竹篮需要把挑水用的打钩,绕两圈打活结绑在提篮上,然后打钩再挂在树枝上。

摘李,不止考验一个人的大脑和决断,还考验一个人身手。李子刚熟时,先后不均。攀树(主干)大概有两种方法:一是双手抱着主干,双腿夹着,往上蹭蹭爬;另一种双手抱着主干,双脚小碎步往上爬。上树之后,脚踩树丫,或站或坐或骑,左顾右盼,寻觅目标。选中目标后,根据自己的体重和树枝成型估算承重力,可以承受自己的体重的情况下,再脚踩树枝,一手扶着另外树枝保持平衡,一手摘取李子。以往我的作风是,摘的李子,直接将就着衣服上简单擦一下,便大块朵颐起来,好不快哉!基本上,每次摘李子,总是要在树上吃的差不多的时候,然后在左兜右袋打包下来。李子熟透的情况下,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你一上树,因为体重造成李树摇晃,就可能使得熟透的李子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掉将下来,所以动作得特别小心。这时的李子,摘起来难度是最大的。因为之前容易摘的,已经摘得差不多了,有时要到树丫末端,有时要靠近树顶,在树丫间穿来穿去;有时到了树丫能承受的体重极限还不能摘到李子时,就要把树枝用力掰过来,有时会掰断树枝,有时掰过树枝摇晃,李子却掉地上了,辛苦一遭,纯属白忙。至于恼火,用力摇晃树枝,最后下得树来,拧着篮子,在下面捡。这时满地狼藉,彼时掉落的,此时掉落的,或新鲜或腐朽,或完整或零碎,在杂草中翻弄,捡得中意的,最后清水一洗,入口一嚼,也是美味。

我呢,基本属于好动的类型,也算天赋异禀吧,幼时三四岁的样子,就已经能爬树摘李了。那一年,也就黄蜡李辅一成熟,就食指大动的样子。自个儿在爬到树上,吃的肚儿滚圆。然后向母亲撒娇,让她来抱我下树来。我是完全可以自己下来,根本没什么难度和技术含量,纯属吃饱了撑的,只是撒娇。母亲一直在忙些其他的事情,我等了一会儿,始终不见得人来,在树上大喊大叫,还不见来,最后一股无明业火直冲脑门,然后自己从树上跳了下来。这之后自然是哭天抢地,然后可急坏了长辈,磕到脑门额头又流血了,直接弄了几颗糖精止血,然后疤到永远。到现在,额头上的疤痕,赫然引人注目,自作孽啊。应了那句,无理取闹的人,最后往往自己遭殃。

我们家有李树,自然不是家家都有李树的,自然存在往来“借”吃的人。这次是我大概十一二来岁的样子,那时我们一家人正吃完午饭,在家里坐着唠嗑,突然间狗叫声大作,愈演愈烈。刚开始以为是小偷什么的来了,我们一家人兴冲冲出来准备抓小偷,然后没见小偷,只见家里两条狗对着李子树在一直狂吠。我们往李树下看了看,根本不见一人。狗还在一直叫,大家都疑惑起来,往树上一看,我勒个去。后村的某位熟客,还算比我大几岁的长辈背着一个背篓正在树上忙活,我们招呼他下来,无非是下来吃,我们家里有什么的?他偏不,他硬要在树上吃,然后吃了些,再借了点回去了。去年春节回家,还见到此人,膝下儿女已双全。

十数年间,我们已长大,去年春节回家,草木凋零,李树已渐次枯萎,或为柴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移植或嫁接的李树今年可有丰收,择时电话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