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具有全球权威性的“美食家”一词的定义,我们访问了麦肯位于世界各地办公室的广告策略和很多美食家们,询问在他们搜在国家网络时代的这些美食家们意味着什么,现在的美食家跟前几代的行径有什么不同。
总之,我们发现全球年轻的网络时代下的这些美食家都存在共同之处:美食不只是食物。
我们对上一代的美食家的印象,往往是训练有素的厨师或有烹饪背景,懂得配料和烹饪风格的细微差异,然而新一代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美食家”树立身份靠的不是知识,而是不断尝试新的时尚美食和餐馆。
正如我们有一位墨西哥同事所言,网络时代的美食家,“他们可能知道拉面汉堡,但不一定了解拉面的故事。”来自另一位中国同事的观点比较相似,“我们身边的很多美食家会知道去哪吃好,但不深入参与食品制作过程”。
当然,从社会角度来看,网络时代的美食家也迷恋食品。他们不只是尝试流行新潮的东西,更一定会让朋友和更广泛的社交网知道这件事情。
世界各地均如此,我有一个韩国同事的总结也许最好; “我们这个时代的美食家想与几乎所有人(通过社交网络)分享食物的体验,而以前的美食家只想跟亲近的人分享。”
一直痴迷于给食物拍照将会产生一种连锁反应,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停止关注社交网络上的一半的这样的朋友,尤其是有些乐此不疲喜欢深夜放毒的损友们。
据悉,有一家纽约餐厅在Craigslist“咆哮叫嚷”区发贴,越来越多的客人用餐使用手机,他们餐厅2014年的平均用餐时间,从开始到结束,比2004年增加了50分钟。
这些“美食家”除了在餐厅里发泄成本上涨和收入损失的不良情绪,图片瘾实际上可能会抑制食欲。
《消费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看太多的食物照片实际上会降低食欲。虽然存在危害,这个习惯似乎不会很快消失,恰恰相反......
看看网上的对话和社交媒体上的诸多照片,不得不让人相信,对食品感兴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一位自我号称的美食家指出社交媒体促进了同一个圈层的这一趋势; “我十分反对微信朋友圈上穷凶极恶发食物照片......
在我看来,人们对食物确实感兴趣,但他们更多地把食物当作一种小玩意,吸引眼球东西之类,而不是表达或创造性的出口(相信很多的大厨们常常也这么想)。”
品牌需要理解的重要转变之一是,人们聚焦于食品可以作为身份树立的一种渠道。当代的美食家不再对前辈美食家看重的东西感兴趣,比如,烹饪知识和做菜的能力,或能够区分风味的细微差别。
相反,我们现代的美食家首先看重的是视觉效果以及所产生的社交资本,这些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赞”)。
举例来说,@hungrybetches是一个十分流行的美食家的Instagram账号,它有76,000多名粉丝,发的图片大概就是四块普通烤奶酪三明治,标题为“奶酪斜塔”,这跟美食天才木有半点关系!
考虑传播策略时,品牌必须锁定美食家的目标粉丝,并据此制定策略。
例如,有一家休闲餐厅Applebee’s获取年轻吃货注意力的完美范例,这家餐厅提供经典的美式食品,其最有名的菜肴就是肋骨和一种叫滑泥的饮料。
不久前,Applebee’s发起了一个名为Fantographer(美梦记录者)的活动,鼓励选择参与的粉丝拍下他们在Applebee’s点的菜单,并将其上传到Instagram, 加上标签#Applebee’s和 #Fantographer。
Applebee’s然后选取最喜爱的照片并展示。活动还没有结束,已经初显成效,社交媒体的粉丝截至9月增长了32%。显然,Applebee的做法颇受客户欢迎,它获得了社交资本的回报。
这种“非吃货的美食家”对于品牌来说,延展面很宽,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目前食物的品质和口感应该继续保持,而包装食品公司还可以关注如何将社交媒体效应和包装设计融合,餐厅则可以采用画图和展示的办法。
在包装或菜单上简单放上更多的图片,这都更有可能打动客户,首家将Instagram网页上照片放在其产品的包装上或作为一盘菜的展示设计的品牌,客户应该会死忠于它。
品牌现在必须抢占先机,瞄准80后和90后除了吃还重视社交资本的这些美食家,否则可能由于新的技术干扰和偏离食品本身的比赛而失去客户的关注。
搞懂吃货心理,锁定目标客群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