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并不能让二流变一流!


  互联时代,的确出了只有这个时代才可能出现的英雄,例如:小米手机,褚橙、BAT等。尤其,当很多人羡慕褚橙团队的成功时,往往把成功的原因表面化。事实上,褚橙团队最不服气的,也正是不少人认为褚橙的火爆主要靠出色的互联网营销和褚时健的名气。

  真正做过企业的人都明白,一招鲜并不灵。黄铁鹰教授写了14年商业案例,他认为褚橙对他震动最大,最近他有这样一句头禅“这些事儿能靠互联网解决吗?”,从他新书中描写的一些小细节,或许能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褚橙正是在气候、水、肥料、间伐、控梢、剪枝、病虫害防治、果农管理、褚橙的管理团队、营销这水果种植的10大方面都优于同行,才最终厚积薄发,脱颖而出。

  褚橙被称为一颗“互联网橙子”,黄铁鹰很不以为然。

  他摆出数据:人们忽略的是,在本来生活网卖了1500吨褚橙的2013年,褚橙在传统水果销售渠道卖掉了8500吨。事实是:互联网卖了个小头,弄了个大声音;传统渠道卖了个大头,弄了个小声音。

  研究褚橙案例,黄铁鹰发现,中国农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远远大过工业:目前中国种鸡99%靠进口,种猪90%靠进口,我们一头牛出3吨奶,美国一头牛出9吨,欧洲出6吨,连我们现在吃的北京烤鸭都不是国内鸭子了,是英国种。

  “日本的马桶盖没做广告吧?为什么中国人坐着飞机去日本抢购马桶盖?互联网营销能解决中国马桶盖的问题吗?”黄铁鹰笃定:“互联网解决不了土壤问题,解决不了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解决不了马桶盖的品质问题,我们现在最挠头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根本不是。”

  其实大家别再总拿互联网说事了。这些年做服装的老板都很难受,关店的关店,处理库存的处理库存,一片电商‘狼来了’的风声鹤唳。可优衣库、ZARA、H&M、GAP和无印良品,这五家店每年都在中国新增地面店,它们怎么没受电商影响?一起到店里看看,你的面料、款式、剪裁、做工、定价、陈列,跟它一样吗?你们那把货跟它不一样,搞什么互联网也没用。

  现在做企业的,创业的,人人都想走捷径,都想点石成金,没人有褚时健那个耐心,那个毅力,即便把事说明白了,他们也做不来。中国人历来是顶级聪明的实用主义者,我们造不来一颗螺丝钉,不是不能,是不愿意。市场机会一大把,赚快钱的机会有的是,没人安安静静地琢磨一只小瓶盖,还不是没逼到那个份上?

  中国在现代工业史中,没什么让世界佩服的发明。难道真是我们的文化中,缺少了“认真”二字?看看日本、德国的产业工人,依靠的就是“匠人”精神,凭匠心,生产出色的产品,政府了这个世界。

  黄铁鹰教授说:“现在世界是平的,二流产品在美国在非洲是二流,在中国也是二流,互联网解决不了怎么把二流变一流的问题,这点我是认准了。”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回到本原,探究企业发展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