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见闻录


  近期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茅于轼先生携夫人到加拿大探亲旅行,回京后,茅老随手记了几则见闻,本会特别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1)温哥华地处北纬50度,比我国佳木斯、鹤岗还往北一点,但是气温温暖。冬天下的雪都存不住,几天就化了。北边有山挡住寒流,又有暖流经过。这是一个在原始森林中开发的城市。星星点点还保留着原始森林。一些住宅区就在森林之中,马路上还能见到熊和鹿。晚上熊会翻垃圾箱找吃的。但是没有野兽伤人的事。

  2)温哥华的房价按北京的标准简直太便宜了。宽敞的二居室公寓只卖不到20万加元(100万人民币),有两车位车库的大别墅卖不到100万加元。加拿大百姓所交的税相对于所享受的服务也是太便宜了。为什么有这样便宜的事?因为人家消灭了各种浪费,资源配置靠市场。政府办事透明受监督,也和自然资源丰富有关。

  3)加拿大的物价如果用汇率折算大体上和国内持平。如经典型男皮鞋合400元人民币,普通女便鞋75元人民币,西瓜每斤2.2元。但是人家的月收入可是我们的好几倍。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差别,值得经济学家和当权者深思。

  4)温哥华的交通安全建立在留足足够的安全距离,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和心理上。看见远处有车过来,立刻停下等别人先过去。看见有行人,也是老早就停下。事故都发生在一秒半秒之间。如果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事故大部分可以避免。人家不是事情不忙,时间不值钱,而是生命第一,养成了习惯。

  5)加拿大交通安全建立在人人守法之上。过十字路口如果绿灯不会减速,因为相信别人是绝对守法的。万一有人闯红灯,后果不堪设想。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在人人守法的假定上,如果没有对别人的绝对信赖,谁会冒这样的险?在交通上如此推而广之,社会养成了对别人高度信任的人际关系。这是社会成本得以降低的原因。

  6)在温哥华大部分的地下停车场是不收费的。开进开出很自由。这对北京人来说很不习惯。我也感到奇怪。停车场的建设、维护、安全都是有成本的。这笔钱由谁负担了?可能在建设时对开发商就有这样的要求,免收停车费。开发商在其他地方得到的利益可用来支付这笔成本。但这样做应该能够降低社会的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