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可以成为创客


 

 

       农民可以成为创客

 

 农民,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包括从事粮食生产的粮农、从事水果种植的果农、从事蔬菜种植的菜农、从事棉花种植的棉农,以及从事畜牧业的牧民和从事水产养殖的渔民,还包括从事乡镇企业生产的其他行业的劳动者。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民是国家人口构成中的大多数。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国家始终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13亿人的吃饭问题永远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农民创新具有四大特点:

 1农民创新的潜力大

 农民人数众多,遍布华夏大地,涉及农业生产的诸多方面,一旦把他们沉睡的创新意识唤醒,将会产生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长期以来,农村因循着陈旧的生产方式和劳作习惯,距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差距很大,且全国各地参差不齐,可改变的创新空间极大。

    2农民创新的紧迫性

    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随着农民文化水平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尽快改变落后现状,迅速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创新紧迫性的要求,将转化成为彻底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力量。

 3农民创新的艰难性

 农业的创新,特别是农业种植方面的创新是很困难的,一是周期长,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年经月,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二是影响因素多,天时地利、风霜雨雪,还有各种虫害灾祸,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创新成果;三是需要多种知识,光有实践经验难以取得成果,还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另外,农村相对保守,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多成风气,农民创新会遭遇更大的精神压力。

 4农民创新的效益大

 我国地大物博,农业的种植、耕作的类比性强,农业创新成果的推广领域广阔,一旦创新成功,推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6年度起,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创新评审,到2012年度共有9位普通劳动者取得显著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但他们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锐意进行创新,创造了不平凡的创新业绩,受到了国家的奖励,受到举国人民的敬仰,受到各大媒体的盛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依照获奖年份排列,这9位优秀新者的名字和创新项目是:河南滑县华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李官奇,创新“利用大豆饼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王子纯,创新“高性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研发与产业化”;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沈天民,创新“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豫麦66、兰考矮早八”; 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翟延举(女),创新“高产、优质、多抗型玉米新品种金海5号的选育与应用”;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吕平安,创新“高产优质广适强抗倒小麦新品种豫麦49号、豫麦49-198选育与应用”;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郭玉富,创新“4YW-Q全幅玉米收获机自主研发自行转化推广”;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陈炳金,创新“辣(甜)椒雄性不育转育及三系配套育”;江苏福昌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沈福昌,创新“免助燃有机化工废渣焚烧处理技术及应用”;杭州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龚金泉,创新“中华鳖良种选育及推广”。

 在国家科技进步奖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创新评审之前,就有一位农民获得过这项殊荣,他就是拥有59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民王衡,他在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为我国农民荣获此奖殊荣的第一人。

 有两个农民创新的故事,说明农民创新不全都是小打小闹的小改小革小发明,他们照样可以做出破解世界难题,创造几十亿几百亿经济价值的大创新大发明。一个是河南农民吕平安创新“高产优质广适强抗倒小麦新品种”;一个是山西农民王衡创新“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

 

 一、吕平安创新“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故事

吕平安,1951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农村。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感受过饥肠辘辘的滋味,素日里瓜菜代薯粮搭配,春荒时榆树皮磨面吃草根,从小就立志要让土地多打粮食,要让人们吃饱饭。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开始了不安分的日子,今天鼓捣嫁接,明天试验育种。他将南瓜嫁接到西瓜上,结出的瓜味道像放坏了的醋。他在一棵苹果树上嫁接几个品种,想要吃到不同口味的果实。17岁那年,村里把吕平安安排到大队科研站,拨给他20亩土地,让他随便捣鼓。于是吕平安就在这块地里搞玉米制种、小麦品种对比和棉花疏密试验,并努力学习外地经验,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来。经过几年努力,全村的粮食产量上去了。22岁那年,他被调到公社种子站,负责小麦、玉米种子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指导各大队科研站的工作。他很珍惜这个工作岗位,感到这里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这期间,他不辞辛劳,跑大专院校,跑各级科研院所,先后引进了几十个优良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繁育推广,他的努力和执著使公社的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并在全县名列前茅。有一年,吕平安接待前来温县考察小麦的农业部专家,专家考察结束时说了一句话:“温县是小麦高产县,可惜没有自己培育的小麦良种!”这句话极大地震撼了吕平安,他暗下决心,要主动把这副重担挑起来,培育出适合温县水土、抗倒伏的小麦高产品种。(未完)

(已转“百度阅读”,书名《中国创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