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场德州能够坚持10小时以上


 

打德州扑克的时间不算长,陆续也参加过一些比赛,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中国巡回赛北京站进入DAY2。德州扑克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入门是因为互联网投资圈的朋友带路,然后自己摸索,最后发现身边从事互联网的几乎都对德州情有所钟。这种玩家对玩家的公共牌类游戏,确实需要察言观色、需要概率判断。所以懂得一些数学和心理学一定能提高胜率。

一场决胜负德州甚至能长达10个小时,对体力绝对是一个考验。不过我感兴趣的是,这长达10个小时的过程中,几乎每个玩家都是全情投入,这种注意力的聚焦在工作中很难发现。

后来看到曾经供职于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Tom Chatfield TED演讲:游戏奖励大脑的7种方式,完美的回应了这个问题。

打德州其实可以分解为每一手牌和每一次下注,把一个大的活动分解为若干个小的活动,也就是长期目标(一局牌的胜出)和短期目标(每一手牌的胜出)有机结合;其次是及时反馈,每一次下注、跟牌、加注都会引发一个结果,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努力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使得参与者更容易建立起行为-结果/努力-反馈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对下一步的行为产生正向激励作用;第三,对每一次努力进行奖励(筹码)。

相比而言工作是一个回报周期长、见效慢,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懈努力的活动。其间,如果没有人为地设置及时的回馈和对每次努力的奖励,并把长期的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将长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这样一个活动对参与者而言将是辛苦、枯燥而意义甚微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作中,阶段性目标设定和达成目标后的激励异常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创业团队,需要两年、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最终的结果,在这样漫长的时间进程中,没有一个具体可感的成长进度条可供参与者及时了解自己此时此刻的状况,来和行动前进行对比以获知自身的变化:这些都不由得让参与者感到自己的努力石沉大海,获得回报遥遥无期,进而失去下一步继续前进的动力。

游戏奖励大脑的7种方式

回到Tom ChatfieldTED的演讲:游戏奖励大脑的7种方式。

第一点就是,通过经验条来衡量进展。打德州不管是比赛还是现金局,都会有可以不断成长的经验值(比赛是变化的名次,现金局是筹码的厚度)。这让我有一个构想,是不是可以做一次尝试,公司所有员工的起点都是Level1,从这里开始,通过完成阶段目标、实现协作、学习达成来获得积点不断升级。这种经验条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进展,能够具体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从而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向前。

第二点是,多个长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德州比较有趣的一个地方在于你可以FoldcallRaise也能All in,这就是将每一手牌拆解成不同的任务,每一把牌其实对应的都是不同的任务,任何一个决策一定会产生对应的结果。这类似于把一个大的任务切分成大大小小的任务版块,把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的结合,然后通过这样花样迭出的组合让参与者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长时间、持续地参与到任务中。持续完成相同的任务一定会有疲劳,一成不变的短期目标也会引发惰性。

第三点是,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河牌一出筹码的归属就一定是确定的。你的每一次正确操作就一定会让你收获筹码。这种每做一次正确决策就获得奖励的事情在工作操作中难得多。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人为地设置出一个类似的回报界面,来连接我们的内心和残酷的世界。每修复一个bug、每完成一次客服、每优化一次产品……里程碑和任务管理不就是这样。

第四点是,迅速、频繁、明确的回馈。德扑中任何一个决策一定会引来迅速、清晰的反馈。关于这一点Tom指出,如果参与者无法成功地把行动和结果联系起来的话,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能源短缺,他们将很难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扔的一片纸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还有那么多人都在污染环境即使我做得很好也于事无补……这样的心态在回馈机制匮乏的情况下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是因为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距离,人们完全无法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切实的改变。

回到工作,成功的组织了一场会议,成功的邀约了一个参会人员,这种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需要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成果,可以是积分,工作即娱乐谁说不行,只要反馈机制合理。

第五点是不确定因素。无论你怎么设计,你都无法确定每一手牌的胜负,这有点像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已知的奖励让参与者感到激动,而真正让他们持续参与的是不确定的奖赏。德扑中每个玩家的每次决策都会影响获得奖励的大小和几率,让玩家始终处于一种好奇和亢奋的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行为是否会带来奖赏,也不知道到底能够获得多大的奖赏。所以德扑也可以是赌博,输赢都难以预测,这种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冒险让人的肾上腺激素飙升。同样如果工作中百分百会得到奖励,那这个工作就太简单,如果工作困难到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获得公平的回报,这也无法持续。保持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是激发斗志的有效措施。

第六点是注意力窗口。十个小时的德扑不可能每次都推All in,也不可能每把牌都判断准确,注意力也会有低谷,低谷的时候就弃牌。和注意力密切相关的神经传递质是多巴胺,这种介质和寻求奖励的行为机制是相联系的。我们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达到相对高的水平是有时间窗口的,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我们也更加自信。

应用到工作当中的例子,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番茄工作法,原理就是把人的工作切分为一个个注意力高度聚焦的时间窗口,25分钟,也就是一个番茄。在聚焦达到峰值,也就是25分钟后及时休息,为下一个25分钟做准备。

第七点是,群体效应。低于5人的德扑桌总让人感觉有点不够热烈,虽然两个人也可以玩,可是有的时候,让我们跑起来的是其他人,或是竞争,或是合作,团队协作是成效颇多的一种机制,在面临一个人三天完成,和三个人一天完成的时候,选择后者,其实最终协力的结果是少于一天。

以上七点之外再有两点偶得

德扑有底池和盲注机制,这保障了胜者一定有回报,绝对不会是零和博弈。

结果重要,时间不重要,对打卡制度的严谨恰恰是无效管理者最后的防卫(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