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是一种能力。我们本来就有这样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人失去了这种能力。
我们每天面临的都是具体的事情。需要判断,需要行动。而要判断,就要有一个准则。这个准则往往是抽象的。于是就有了具体的判断和抽象的准则之间的差别。判断准则需要再判断,又需要一个准则,就出现了准则的准则,抽象的抽象,如此就有了更高的抽象。这是我们思维的普遍的自然的走向。这种自然的走向一旦反过来使用,即不是从具体的事情出发,而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就会使我们变成主题先行、上纲上线的主观主义者,失去就事论事的能力。
就事论事的能力的失却还与思维的混乱有关。有几种思维混乱的形式。其一,“因为”型:事情本身没有说清楚,就去找原因。导致事情没有说清原因也没有找到。其二,“但是”型:急于转弯。把对事情的描述引入歧途,说到最后才发现远离了主题。其三,“本质”型:急于寻找所谓的本质。本质是看不见的,由此就把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描述忽略了。
就事论事,需要有如下的能力:1)对事情的测量能力。要有具体的指标对事情进行量化测度和描述。现代科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这一点。有了量化的指标,才有实验科学,才有普遍性验证。进而才有对事情的清晰了解。2)对事情的变化的度的把握。事情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不再是他自己,即事情的质的把握。3)此事情与其他事情的相对关系。时间上的前后相继还是空间上的相对关系或者是共生共死的关系。4)模态的描述。事情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暂时的还是永远的,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通过上述4个方面,才会对事情本身说清楚。这是一个思维的框架,是人人具有的能力,也是我们能够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