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第一次创业是家电连锁店,第二次创业是苏宁云商,第三次创业是云店,即用互联网思维来规划改造线下实体店,凡是不能改造成云店的,就进行关闭。笔者预测,苏宁云店落地成空转。
什么是苏宁云店的标准?
据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说,如今做实体店,重点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解决流量、引领问题、访问点击次数问题,最后看流量转化效果。云店是从成本上“做减法”,改造后的门店的核心是要提高坪效,丰富品类功能,从资产变轻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的情况是,苏宁云店可以把线下实体店没有的产品可以通过线上展示,让顾客到实体店来取货,也可以通过快递送达顾客手里。如此,就用不着实体店把所有商品一一展示出来了,大大节约了场所,相当于在租金、劳动力方面节约了成本。这就是苏宁所谓的做“减法”。
笔者认为,想法固然可好,但是,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商品,而是有个性、独特、平价、快时尚、知名品牌的产品,也正是这些要求让苏宁云店一下子犯傻了,根本达不到这些标准,那么,这意味着云店落地收效甚微。
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并非是因为可以线上支付、快递送货上门,而是因为消费品击中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如款式比较好、价格也实惠、而且可以多用途、耐脏、耐穿、有品位、品牌出名、健康等等。正是这些要求标准,才是消费者用线上支付或购买的动力。
很明显,消费者大多数购买产品与线上还是线下没有多大意义,关键是符合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笔者对苏宁云店的标准转型持看空的态度。如张近东说,“苏宁获取流量入口、提供用户体验最为独特的资源,同时也是低成本服务用户的载体,是O2O模式的核心。因此,接下来苏宁将一方面调整店面结构,对那些不能成为入口,不能提供体验的门店要‘坚决迅速淘汰’,对于核心的门店,则要建立起云店的新模式,优化面积极及业态组合,形成销售、体验、服务、本地化营销四大功能协同的平台,提升流量和坪效。”
笔者认为,苏宁主要是为他人做嫁衣,如果能够打造一批特色产品,委托厂方贴牌代工,那么,这些产品再打造成名牌,仅供自己门店销售,那么,因流量低被迫关闭的店铺,如果没有被关闭,说不定现在会销售火爆了。由此可见,苏宁依据流量标准进行关店与否的策略未必正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苏宁不能打造一批自己的名牌产品,仅仅用互联网流量标准、体验场所有无、把线上许多产品与线下少量产品的实体店结合,如此的云店未必是理想的店铺,竞争力也未必高。所以,苏宁云店只有形成自己系列名牌产品并且独家销售,才是苏宁成功转型的标志,否则用互联网思维来筛选淘汰实体店,都是五十步笑百步,云店落地成空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