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周边外交中,中巴关系被中国领导人视为全天候的“铁杆朋友”。在中国舆论和民间,巴基斯坦也被亲切地视为“巴铁”。
习近平主席出访巴基斯坦,为中国国家元首的年内首访,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9年再次访巴。虽然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的国事方位只有两天(4月20、21日),但象征意义和实质内涵俱重。
就前者而言,习近平主席对巴访问,延续了中巴两国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
有媒体总结了中巴两国作为“铁杆朋友”的高层外交往事:毛泽东最后一次回见的外宾是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巴基斯坦时20万人机会欢迎;巴基斯坦是中美建交的桥梁;李克强总理访巴时6架枭龙战机护航,且享受到21响的国家元首待遇...
习近平主席出访巴基斯坦是受到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的共同邀请,有8架战机护航,外交规格最高。中巴两国领导人达成了中巴升格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使中巴关系提升至新高度。
就后者而论,中巴关系的“铁杆”关系也是地缘政治关系和现实利益所催化。不得不承认,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位老冤家,以及中印两国曾经的边境冲突和现实的瑜亮情结,使得中巴关系异常紧密抱团。这既符合国际关系中最基础的利益逻辑,也是南亚次大陆严酷的地缘政治形势的现实抉择。
今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式,印度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据媒体报道,这也是1950年印度共和国宪法生效之来,印度邀请的首位参加阅兵式的美国总统。其时,舆论普遍认为是印度拉美制衡中国。随后,巴基斯坦亦邀请习近平主席参加3月23日巴基斯坦的国庆阅兵式。
习主席推迟访巴,意味着中国并不想搅入到印度与巴基斯坦惯性的矛盾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巴关系的疏远,而是中国更深远的战略考量。中印巴三国关系,若是陷入到你争我斗连横合纵的泥淖中,将不可自拔。
况且,中印巴三国都面临着发展的重任。无论中印关系存在多少龃龉,印巴关系有多少麻烦,地缘政治的博弈是现实,谁也改变不了,但三方关系的最大公约数是和平发展。中印关系且不说了,作为新兴市场主要国家的竞争依然,化解两国领土争端还需时间,但中印在金砖国家、亚投行等机制中的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至于中巴关系,由于没有矛盾只有友好,双边合作更是全方位成系统的。
关于中巴“铁杆”关系,习近平主席此番给予“巴铁”更大的礼包。中巴两国拟议460亿美元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如“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20多个协议和备忘录,包括了油气管道、高速公路、铁路及大约3000兆瓦的煤电、光伏和风电项目。
这些项目是巴基斯坦所急需,也使中巴关系经贸合作纽带更为紧密。这种实实在在的经贸合作,当然要比中国国家主席在巴基斯坦国庆阅兵式上“捧场”给邻国看,更具实质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特殊的战略地缘位置,也为中国推展“一带一路”提供了范本。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国家,“中巴经济走廊”可谓中国实践“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即如上述46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如能在巴基斯坦顺利推展开来,旧貌换新颜的巴基斯坦将成为“一带一路”的模范工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也将在亚洲乃至全球极具说服力。
纵观全球,只有巴基斯坦,不管政局如何变化,中巴关系都沿着正常亲密的轨道前行。因而,中巴经济合作具有不受政局动荡逆转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和中国在缅甸、斯里兰卡和稀烂的合作工程被政治因素滋扰形成了鲜明对比。所谓“巴铁”,绝非浪得虚名。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亟需的就是“巴铁”这样的伙伴,能够将中国资本和产能输出执行到位。有了巴基斯坦这个现实的样本,要比中国领导人喊破喉咙的外交公关更有效。当然,“一带一路”战略也像是试金石,中国凭此可以看出谁是中国最铁的朋友,谁在利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