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
经过多次吹风、舆论铺垫之后,房地产的利好终于来了。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给出了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与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的组合贷款,支持居民家庭购买普通自住房。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具体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
财政部针对二手住宅给出了相应五改二的优惠政策: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反馈
新政一经公布,朋友圈、微信消息中就充斥了这些消息的转发和评价。这其中不乏欢欣鼓舞的,比如就有人讲“至少证明了国家还需要我们”,还有人大胆预测房价将大幅上涨;也有人谨慎乐观:毕竟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严重的产能过剩恐怕不是简单就能解决的,即便是新政能够起到作用,其一时间不会长久,其二作用不会太大。
我国房地产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性的转变,即供求关系已经完全逆转,产能过剩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这两天就有新闻讲在某强势领导的推动下,其库存足够消化20年的,这样的库存恐怕出什么政策都难以有效解决。
前几日商品房90/70政策的退出,加上本次的三部委政策无疑会对房地产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作用大小恐怕就得企业自己判断了;而据此做出的相应决策,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冷静
前几日,在救市政策即将出台的当口,就有不少公司重现了2009年的情形——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做出了封盘、涨价等动作,相当影响消费者的情绪。
从相对长远(以一年计算),我国房地产的状况都不是政策所能解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作用巨大——务必理性分析形势,不受一时一势的影响,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许小年教授的话“2015年宁可踏空也不赌命”的说法仍然正确。
市场转暖的时候更考验企业家的智慧,一个错误决策可能失去生存的一线机会,那就太可惜了。
住宅和商业的严重过剩不断提醒我们:创新仍然是当前最核心的主题,绝对不能做寒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