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九)


杂谈(九)
 
吾日五省吾身
 
 
改革的失败与忽悠有关
 
改革开放,有成就,也有失败。若说失败,有一个大原因是忽悠。一是人忽悠政策。本来政策是好的,结果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二是地方忽悠中央。地方各自为政,弄虚作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导致中央政策失误。三是领导忽悠群众。一些改革措施,表面是为群众,其实背后是猫腻,等改革结束后,生米做成熟饭,最后就是矛盾激化。四是群众也忽悠领导。群众也是利益集合体。有些人为了利益,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领导决策失误。
 
 
枪打出头鸟是中国社会的铁律
 
出头鸟对社会可能是好事,但对个人未必是好事。在集权体制下,出头鸟被枪打是铁律。皇帝是不喜欢出头鸟的,你出头了,皇帝干什么去?群众也不喜欢出头鸟,因为你出头了,别的群众干什么去?所以,皇帝和群众都不喜欢出头鸟,出头鸟就有麻烦。在集权体制下,出头鸟被打就是必然。在民主体制下,出头鸟也许有一些生存之地。高岗为什么被打倒,恐怕也与五马进京、一马当先有关。谁叫他当先?林彪最后的结局其实也与出头鸟有关联。岳飞、袁崇焕等人,最后惨死,也离不开出头。所以,所谓出头,更像是头出,也许就是身首分离的隐喻。在集权体制下,明哲保身最好。
 
中国社会历史演化存在双紧规律
 
所谓双紧规律,就是制度与文化在历史过程中呈现双紧特征。具体表现:制度对人的约束在历史演进中越来越集权化;文化对人的约束在历史演进中越来越禁锢化。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是一次通过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化改造;宋明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又是进一步通过儒家文化对人性的禁锢化改造。产生双紧规律的时间起点是秦以后。为什么会产生双紧规律,核心是儒家文化缺乏内在自觉,对人的约束仅具外在力量,而无内在力量,这需要制度集权来弥补,同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收紧人性。但双紧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人性约束问题。双紧的一个显著标示是女性缠足的普遍化。女性缠足是集权体制与缺乏内在自觉文化互相缠绵演绎的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历史怪胎。在这个怪胎身上,既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印记,也呈现了弱者生存的悲惨。中国社会要走出双紧规律,需要建设自觉文化,核心是要确立敬畏意识。建设宗教文明是解开双紧规律的一把锁。
 
中国经济需要固本、强基、消肿
 
固本,核心是要回归经济之本。经济是手段,人是本。回归经济之本,核心是要实行经济以人为本之境界。如何实现经济以人为本?第一,变GDP目标为国民幸福目标;第二,以循环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第三,要建设更为公平的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强基,核心是要打好基础。什么是经济的基础?农业。农业好,社会就稳定,经济底盘就厚实。消肿,核心是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中国要大力淘汰产能过剩产业,尤其是要坚决抑制房地产业过度膨胀。但消肿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而固本和强基需要快速行动。中国农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步,如不快速夯实,国家将地动山摇。
 
中国社会的异化
 
说中国人自私,其实是自私要了自私的命。为了赚钱,忘记身体,忘记自己的命最贵,这就是异化。说中国人注重家庭,其实西方人更注重家庭,这也是异化,是金钱压抑下的异化。再看看消费,一方面是节俭,有时节俭的要命,一方面是浪费,有时简直是大方的要命。这是消费的异化。中国社会其实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人都在异化的陷阱中忙碌。
 
人性的分类
 
人性的分类应是多元的,由于偏好不同,从而有不同的类别。一类是政治人。此类人对政治权力有极大偏好。这类人对追求政治权力会有极大投入,而且若获得政治权力,会为其带来极大满足感。一类是经济人。此类人对财富有极大偏好,获得财富会有极大满足感。一类是文化人。此类人对知识文化有极大偏好,对追求文化知识会有较大投入。一类是社会人。此类人追求社会地位,好面子。一类人是军事人。此类人追求战斗胜利所带来的满足感,好军事行为。
 
 
 
 
                                             宋圭武2015年2月27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