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银行股投资价值


    闲来无事,无聊之中,看到署名李德林的文章,银行股上涨是毒糖果,笔者真是觉得莫名其妙,凭什么银行就不能上涨,而数百倍数千倍市盈率的成长股就能上涨,至今为止笔者已经撰写了四篇有关银行股投资机会分析的文章,不在于多写一篇那就叫五论银行股投资价值。

   银行系统是一个国家的金融根本,美国是以直接融资比重较高而自豪的,但银行业依旧是美国金融的核心,银行业依然是大到不能倒的行业巨人,在次贷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也是丝毫没有犹疑出手拯救,而我国是一个间接融资比重较高的国家,银行业的地位更加重要,银行业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因此银行业是一定要健康发展的,不能出任何问题的,银行业的板块股价上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从本轮行情来说,如果从2000点起步算起,上证综指已经涨到3600点,涨幅80%,而银行板块上涨幅度则非常之小,即使从整数点位1000点算起,上涨也就是45%,显然落后大盘涨幅,从高点回落算起的话,银行指数从1613点回到 今天1444点,下跌169点,而上证指数则从3402点涨到3582点,上涨180点,银行板块再次跑输大盘,因此银行板块不涨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银行股的下跌是基于基本面变坏,那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公司业绩是股价上行的基石,但问题是银行业经营状况虽然出现一定的不利局面,但总体而言,成长性依然确定,业绩增速整体而言接近10%,像平安浦发等优秀城商行业绩增速依然高达20%,与创业板增速27%相差无几。但市盈率市净率却是远远低于创业板,就市净率而言银行板块目前也就是刚刚超过1而已,市盈率则大多维持在6倍上下,估值优势十分明显。从股息率来说,银行业14年大概可以达到5%,远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9%,吸引力自然难以言说。
 从资金面来说,春节以后两周市场保证金就流入8000亿元,整个市场再一次从存量资金博弈转化为增量资金推涨,目前市场存量资金已经高达1.3万亿元,完全有能量推涨大盘银行股行情。但银行确实没有出现明显上涨,这与基金操作风格有关,在四季度基金大规模减持银行股,而流向创业板的成长股,导致筹码趋向分散,作为资金推涨型股市,没有大资金介入,股价上涨就有点勉为其难,但目前不涨,不等于以后也不上涨,更不等于目前不涨,以后上涨就是毒糖果,这种逻辑是根本不成立的。从两融资金来看,目前有资金流向银行板块,但幅度不是很大,显示有资金在渐渐建仓,为以后上涨埋下伏笔。
 市场对银行股的分歧主要在于不良贷问题,从公布的业绩看,虽然不良贷有所升高,但幅度有限,出于可控地位,以浦发为例,截至2014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6%,较2013年末上升0.3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达到249.09%,比2013年末下降了70.56个百分点。拨备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出于较高的水平。从未来发展来看,市场最担忧的地方平台贷款问题,中央政府已经着手解决,中央政府计划发行3万亿元地方债务置换现有银行贷款等高息债务,1万亿元首批债务发行已经发放到省级政府,存量债务若置换将使得银行的表内贷款被政府发行的债券所替代,债务主体由融资平台公司变为政府,则极大提高了增加了偿债主体的信用,地方平台不良贷担忧最大心病得以成功化解,就实体经济来说,经济下滑,企业经营困难,不良贷升高是14年的关注焦点,但中央政府已经高度关注经济下行的风险,采取多种措施刺激经济回升,两会期间高层打出包票,中国备用工具较多,完全有能力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下滑势头有望得到遏制,实体经济有望好转,不良贷问题有望遏制升高势头。既然银行业不良贷有望得到缓解,市场也就没有必要过度担忧不良贷对银行业的影响,那么银行业上涨也就顺理成章,怎么会成为毒害市场的毒糖果呢?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说,银行业也面临众多机会, 中金公司日前发表研报指出,银行股因个别业务部门独立分拆带来的价值重估对市场影响巨大, 并有望在2季度实施,目前仅从银行理财和信用卡资产分拆重估考虑,中金认为,对现有市值拉动最大的是光大、平安、交行、兴业等,拉动幅度分别为53%、32%、34%、26%, 就光大银行[微博]而言,保守预计今年末理财规模1万亿,中金公司按5.9%的P/AUM估值,理财业务值630亿;对信用卡按3.9x P/S估值,值380亿。两者合计1010亿,但光大银行市值仅为1890亿,相当于拉动估值提升53%。
 
  3月16日消息,今日上午中金公司称银行将分拆资产上市,最快二季度启动。今晚其再度向机构用户透露,预计已有银行获准分拆某特定业务,未来将采取“先分拆-再引资-最后上市”的路径演化。 他们认为,资产分拆上市对银行股价推动作用在20%以上,尤为看好弹性最大的光大银行(4.70-0.14-2.89%),拉动可能达到50%以上。
  针对中金公司报告,光大银行作出回应,公司按照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正在研究推进理财业务改革试点,包括设立独立子公司,但目前没有分拆上市的计划。但彭博援引知情人消息称,光大银行正考虑将理财业务分拆上市,在没有具体实施以前,光大银行予以澄清十分正常,二级市场也是做出积极回应,股价上涨明显,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今天在一个业绩发布会上称,该行有意把理财和信用卡等资产从主营业务中拆分出去,不过,他未有明确指出分拆那类型业务,仅指业务众多,可分拆的有不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混业经营,那就是获得券商牌照,虽然仅仅从利润占比来看,对银行业影响很小,但关键是能够获得优质客户资源和获得其他一些通道业务,对银行业的影响将会逐渐显露,银行业人士也是做出积极表态,招行董事长李建红指,银行业务综合发展是未来趋势,一旦有正式公布,该行亦会研究混业经营。更有研报指出,兴业银行最受益于混业经营,股价上涨将超过20元。
  从货币政策来说,虽然央行两次降息,但市场实际利率不降反升,而经济数据不是那么好看,央行降准将随时开启,降准对银行业是天然利好,一者可以释放低成本资金,增加银行净息差,降准释放资金成本是1.89%,远低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更低于MLF资金利率,二者有利于银行加大放贷规模,增加利息收入,三是有利于经济复苏,减少不良贷。
  笔者引用一则研报资料作为本文结尾,是因为该研报的观点与笔者大致相同,但人家是专家,本人是普通投资者,人家可信度更高,没有银行股行情的牛市是不完整的,基于基本面边际改善的预期和新增资金的聚集将是银行上涨的持续动力,目前行业15年动态PE6.5倍、PB1.1倍,仍在低位,建议加仓,长期看PE修复至10倍,PB修复至2倍。
  笔者阐述银行股投资价值,不仅仅是因为笔者持有银行股股票,更在于阐述自己的一种选股原则,阐述银行股的投资价值,也不是代表银行板块马上大涨,因为目前银行板块技术形态不是很好,KDJ指标出于相对高位,另外也需要市场大资金进一步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