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7.59万亿元,而全国卖地收入是4.26万亿元,土地收入占比达到56%。预计今年地方政府收入同比下降两成以上,将是1万亿元的土地收入减少,这意味着7.59万亿元一下子就缩水到6.59万亿元了。去年中央的财政收入增速也就是8%左右,我们按去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8%计算,也就是增加0.6万亿元,与今年土地收入减少1万亿元抵消后,反而比去年财政收入下降0.4万亿元,那么,今年的地方财政将是7.2万亿元,如此今年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就是-5.3%不过由于今年石油价格平均下跌20美元,将带来0.8个百分点的拉升,相当于带来800亿美元的经济总量,相当于5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规模,预计可以增加1200亿元的税收,我们按全部与减少4000亿元税收相抵扣,还是出现2800亿元的税收同比下降。很明显,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将出现负增长。
为何2015年土地收入下降1万亿元呢?
财政部1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土地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加1340亿元,同比上升3.2%,不过,这是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的累计总数,而非合同签订时间。由于合同签订时间与缴纳资金相差达到半年或以上,所以,今年上半年登记的土地出让金并非是今年上半年的,而是2013年下半年土地出让的数据信息。由于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8%,总额2.3万亿元,缩水6321亿元左右,所以预测今年土地收入下降1万亿元左右。
如何扭转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
笔者认为,全国各省市长要想扭转财政收入负增长,机会还是有的,不过笔者认为并不在能源、农业,而是刚需消费的穿戴、箱包产业、零售业、餐饮业等方面。这方面相当于占到中国经济总量贡献度的三成。我们加上这些刚需产业的总规模是3万亿美元、净利润率是10%,相当于新增3000亿美元的产值。如果我们让中国刚需产业的净利润率上升到15%,让刚需产业的销售规模翻2倍6万亿美元的规模,净把利润总额就是9000亿美元,减去3000亿美元的产值,多出6000亿美元的净利润,相当于拉升经济增速5.5个百分点,但是这会增加地方政府1300亿美元的税收,相当于增加8000亿元的税收收入,今年刚好可以弥补土地收入下降的部分。如此,地方今年财政收入就从负增长扭转成零增长了。但是,经济增速有可能上升到12%左右了,这也就是笔者说的中国经济还是可以挽救的地方。
扭转中国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需要哪些工具?
笔者认为,通过笔者提出的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方法和笔者提出的综合创新的一系列创新方法,就能让三成经济总量规模的刚需产业规模扩大1倍、利润率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笔者曾经以四川省为例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攻面是攻点效果的50倍,曾经以黑龙江省为例进行笔者组合拳挽救,发现能源外的产业通过笔者的方法,能够带来2000亿元的新政经济规模。
2014年中国土地销售具体情况如何?
据国土网公布的2014年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61万公顷,房地产用地面积15.1万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31.1万公顷,这是中国基础设施用地首次超过50%的占比。
而今年是基础设施融资比较困难的一年,县政府只能走PPP模式。可是,企业进入是需要赢利为中心的,PPP模式能够收到多少还是个问号。而地方政府发债成本太高,不值得效仿,而且地方政府能够发债的额度有限。今年是中央紧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投资拉动模式的元年,看来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等官员的政绩面临褪色,企业都没有多少利润,拿什么来推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环保环境治理呢?要想完成这些,就需要提升企业利润率上升5个百分点和销售规模翻一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将出现负增长,通过笔者的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方法和综合出现的一系列出现方法组合拳运用于能源之外的产业企业群中,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800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就能扭转地方财政收入负增长,能够平均提高地方经济增速5.5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总额扩大3倍,意味着社会保障、就业率、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力度、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均面临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