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悖的谐适因子
喻建国
大儿从老码头靠近黄浦江边的一家印度餐馆打来电话,叫我们即刻去那里共用印度饭菜,妻、大孙和我马上收拾一下就前往该餐馆。其中有一段路即外马路的一段被半封闭,因为中山南路地下通道正在修筑。步行15分钟后,我们三人到达该印度餐馆,在这里的餐馆装修都很讲究,该印度餐馆也不例外,里面很多建材和装饰材都从印度直接进口过来。以前我也见到过印度餐馆,就是靠近静安寺华山路上的一家,只是这一家比靠近静安寺的一家更加讲究。
大儿在二楼等我们,Chloe已在那里嬉戏,看到我们来了,连连拍手。这里的服务员全是印度人,他们已经能够讲一些服务类的中国话。餐桌上的摆设和用西餐的摆设一样,刀、叉、匙齐全。坐在餐桌前能够清晰地看见黄浦江水,对岸新造好的三幢高级公寓楼外墙上的装饰灯彩闪烁着不断变化的七彩灯火,有四桌客人各就各位,一桌上四个人全是白种人,另一桌上三位白人加一位华人,另一桌虽然六个人全是华人,但是看得出他们中有三位是从国外回来游玩的。
先上来一盆薄饼,接着一盆蔬菜色拉,接下来每人一碗汤,以后顺序上来了一盆咖喱鸡块,一盆鱼块,一盆菜花,一盆土豆块。所有这些菜的味道和调料,我们全不适应,总算上来一盆饭,原以为这下可以多进食一些,岂料这饭中也加有我们极不适应调料,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看它。妻发言了:“看来我们是不能去印度旅游的,这饭菜实在咽不下去。”
我曾经在一些读物上阅读过一些有关印度菜的报道:“印度菜概括而言就是一种‘简单食材+主要调料+烹饪方式’的组合。而印度菜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多种多样的调料。印度人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烹饪中熟练使用各种繁杂的调料,也正是由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丰富的味道。印度菜的烹调方式是以香料和香草为主,带出种种不同的特别香味,而辣的味道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咖喱只属于其中一种菜式。”今晚我算是领教过印度菜神秘而丰富的味道了,那些香料和香精,绝对是和我们平时接触的简单调料风马牛不相干的气味。
我们四人对今晚饮食的轻轻评论和我们对今晚饮食的举止彻底暴露了我们对今晚饮食的不适应,这早已被服务员看在眼里,也许已经反映给店主,我们正想告退时,服务员告诉我们还有甜食就要上来了,果然马上上来了四小块甜糕和八块甜饼,这些食物来得太及时了,我们三下二除五,一下子就光盘了,不再需要回家另谋食物了。结账,一千元,乖乖!!!够厉害的。
回程的路上,我们都在嘲笑大儿,他还算是到过印度的,怎么连他也不适应今天的食物,还请我们来遭罪,自己还花大价钱。
谐适因子是属于个体的一种精神因素和生命因素的综合因素,它由个体所接触的时空种植于个体的生命体中。个体幼年时期,在脱离了母乳以后,开始接触各种食物,每接触一种食物,该食物就会在该个体的生命体中种下一个谐适因子,当足够多的同样的谐适因子积累起来,就变成了该个体的一种定向的适应,并逐步变成该个体的习惯。今天就餐的五个人,我和妻自不谈了,吃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大儿虽然带有较多的西洋饮食的谐适因子,中国饮食的谐适因子也不少,十五岁的Calvin也已经带有很多与我们同样的谐适因子,就是chloe,虽然来到这个世界仅仅17个月,也种下了不少和我们相同的谐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