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竞争


 
近来在思考一个有关竞争的问题,在当前环境下,价格战绝不是一个陌生名词,在那些所谓的亏本价,跳楼价的背后,是怎么样的表情?
竞争,可以用价格来衡量的竞争,虽然从不弥漫硝烟,可其烈度丝毫不输于彼。没有了血腥的战争,依然惨烈,也必然有输赢。
价格战的血拼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没有有力品牌的支撑下,价格几乎是唯一的竞争要素。价格是最表面的现象,其背后是操盘手对己方的控制与对彼方的揣度。
价格战需要高超的艺术,他在损毁对手的同时,也在使自己大出血,失血过多必然身死梦碎,就出现了没有赢家的竞争。所以,没有高超艺术控制其烈度的竞争是毫无意义的。
竞争的目的是兼并,兼并的目的是使己方更加强大,走向永生。
低的无法想象的价格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淘汰所有的不合格的对手,提高新手的进入门槛,使己方占有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当然这建立在与对手唯一的差别就是价格的基础上,其他情况另作区分。
如何确保在对方无法接受的价格上依然保持己方的扩张冲动,这是考验一个管理者的智慧。在公开市场中,大家能得到的资源都差不多,能承受的盈亏都有一个相似的区间,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使得己方能承受的下区间更大一些呢?
在石油业兴起伊始,洛克菲勒用近乎严苛的成本控制,度过了激烈的价格战冬天,最终标准石油公司执原油行业牛耳;国内,苏宁通过一些列操作,突围了八大国营百货公司垄断的市场,奠定了今日苏宁的地位;最近,也是原油,沙特依靠自身丰裕的原油储备,对原油价格的不托底,任其暴跌,这才几个月,成本高昂的页岩油气以及其他对手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关门大吉的已不在少数,再次显示石油央行的力量;······
低点,再低点,更低的价格始终是消费市场的诉求,终端用户才不在乎生产者的付出与利益,对所有人来说,用1块钱买两块钱的东西都是诱惑,这对厂商来说就是最致命的要求,尤其是在红海中存在的玩家。
对所有玩家来说,结果只有一个:或输或赢。这两个者之间没有中间地带。或许有人说会有双赢局面,可是有一点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般而言,份额代表着话语权,如果你守不住份额,即使量增加了,话语权也会稀释,那么你觉得你赢了吗?双赢代表着双寡头,这种情况明显不如一家独大稳定,也要浪费资源相互盯着,不符合资源的最佳配置原则,变动时理所当然的。
对于一个新生命来说,春天百花鲜艳,草长莺飞,无序的现象迟早会出现,所以,冬天来了。如果你坚持不住,那么你就进入了轮回,看不到下一个春天。
每个人都想活在诗意温润的季节里,可是很抱歉,你必须先适应冬天,现实的残酷可能无法想象,那就降低自己的底线,同时记住,要能跳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