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经济新常态当理由


一、别拿经济下行当遮羞布

转型升级是一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经之路,也是工业化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美英法德等世界发达国家差不多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一革命性跨越,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因国家政治的不连续性,从而长期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

远的不说,我们就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如火如荼的“亚洲四小龙”来说,当时韩国的制造业比起台湾的高新科技,香港的自由贸易和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来说,韩国在亚洲乃至国际上远没有今天这么有“比较优势”,更谈不上民族前景与国家核心竞争力。

但是,韩国和四小龙其它三条龙所不同的是,韩国在还未完成初级工业化阶段时,就已经先人一步地确立了韩国国家发展战略,这就是老韩多次提到的“文化立企 品牌立国”,而香港,台湾,新加坡却始终沉溺于自己的“特色优势”而沾沾自喜,更不愿意自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文化立企 品牌立国”的韩国国家战略,韩国政府决定通过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来顺利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为此,韩国政府首先从自身职能建设上做起,成立了“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由委员会制定了:韩剧先行一一美容跟随一一时尚领航一一全面腾飞的“转型升级”战略。

于是韩国品牌委员会决定紧紧抓住时尚族群的核心主体一一青少年,首当其冲的是韩国娱乐圈他们煞费苦心决定选择和韩国有一水之隔,同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世界最大消费群体一一中国青少年入手,其中韩剧最有名的当头炮一一《蓝色生死恋》真可谓是赚足了中国年轻人的眼泪,紧接着《冬日恋歌》等一系列情感剧鞭炮齐鸣,时至今日我们的大学生和广大白领,乃至相当的已婚女性还整日沉湎于韩剧而不愿醒来。

紧接着李贞贤的劲歌热舞和偶像剧紧跟并带动韩国的美容整型,时尚快餐包装的韩国泡菜和小食品,以及三星手机和现代汽车等,一首蜚声全球的《江南》彻底奠定了韩国在亚洲乃至世界时尚文化的新星战略地位,这样一来也就为韩国的国家品牌形象打下了顺利晋级国际化品牌的基础和蓝海大道。

反观亚洲四小龙的其它三条龙,他们曾经以自己是比制造业更高级“服务业”而骄傲和自豪,但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次贷危机”的两次沉重打击后,迄今还在灰头土脸,一蹶不振。

可是这发生在我们中国身边的转型升级活标版一一韩国国家品牌之路,中国政府却始终看不见,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国师厉以宁,吴敬琏,林以夫,张维迎他们整天只知道死搬美国的科斯教授,“比较优势”和老掉牙的“产权理论”。

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他们从来不去研究中国国家发展之路和国家品牌战略,就连被韩国国家奉为圭皋的中国品牌置顶专著---《国家品牌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教授”和经济学家眼中不知为何物?在中国经济万般无奈迈入下行通道时,中国政府和“砖家”们竟然厚颜无耻拿“转型升级”,“新常态”来为自己的无能搪塞和遮羞,真的让我一个普通打工仔感觉丢死人了。

因为,转型升级本该在本世纪初就应该开始,可是时至今日中国政府还停留在口头上,中国经济学家至死也不愿意低下骄傲的头颅来谦虚学习自己无知的品牌理论。因为中国已经错过了最佳转型升级期,从2000年至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在万般无奈下病急乱投医,眉毛胡子一把抓,用“双创”来搪塞失业困局,用转型升级来遮羞中国产业的窘境与无奈。

 

二、颓废中国与我何干

这个世界最俗不可耐之举就是啥热捧啥,比如前几年大家都在热捧“不学而自知的超天才”韩寒和少年作家郭敬明的《小时代》,热捧他们的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娱乐明星,比如有国母之称的宋祖英和有博士研究生头衔的军人歌唱家谭晶,以及年近不惑仍以傲人身材和特色嗲声而独占“亚洲一姐”地位的国民性幻想偶像一一林志玲。

她们热捧他们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这些贵为国母将军和博士歌唱家们能够与时俱进,见贤思齐。因为韩寒郭敬明之流代表了超天才和未来时尚,如果不向最热门的未来之星们靠近,恐惧自己会被当年的后起之秀90后青年观众贴上out之涉嫌。

无独有偶,中国商界前几年横空出世了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和以教育起家的俞敏洪,还有一个不知是干什么的徐小平……这两年在热捧电商大佬马云和以互联网思维自居的雷军热劲刚一过,又立即投入到以p2p和众筹为时尚概念的热炒潮流。

我老韩就在想一个沉重的问题,难道不炒这些社会渣滓你真的就out了吗?不热捧这些所谓的时尚名词你会死吗?人生短短几十年,与其一窝蜂,生怕晚一步就要死的人,你的时间真的是一钱不值吗?你与其热捧这些毫无意义的臭脚和假大空名而耗尽你的黄金生命,这个值吗?

为什么有思想的人你不愿意把有限的生命,用于对纷繁乱世做点理性思考与探索?为什么四肢发达的驱体不去对污染的大自然做出一丁点的拯救与改变?为什么有大把金钱和闲暇时间的大款不愿意去云贵山区接济一下哪些失学儿童,失独家庭,而非要去把自己难看的字体留在海外旅游名胜上而遭到全球人民的鄙视与反感???

中国人啊,难道你天生就是鄙贱猥琐和没有志气吗?我不承认,因为我老韩与主流的中国无一丁点的关系!

 

三、为思想而活 活得其所

没有思想者,你有人生的权利但没有人生的意义!

没有才华者,你有生活的权利但没有生活的价值!

没有德行者,你有存在的权利但没有彰显的资格与存在的理由!

 

你有钱可以在拜金者面前得瑟,但千万别在老韩面前耍横!

你有权可在仰望权力者面前显摆,但千万别在老韩面前做作与摆谱!

你有专业才华可以在行业内纵横驰骋,但千万不要在国家发展界面上彰显与任性!

因为,我老韩一不看你钱财多少,二不看你地位高低,三不看你的名声大小。我老韩在乎你的只有战略远见和创新思维,而这方面能超越全球思想3---7年且创新思想在5项以上者,也就是和我老韩站在一个平台上的专家学者,迄今为止还没有遇见第一个……

古人云“少要稳重老要狂”,我到这个年龄了狂妄一下,也只是遵古人的箴言教诲,算不得越雷池分寸。任何人都可以说我不知地厚天高,但是你若能说出你的卓越与不凡,也就圆了我老韩狂放不羁的初衷与夙愿!

 

四、微信的本质是阶级斗争

因为是它将一群拥有相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脾气秉性,情趣爱好,前程理想的社会人汇聚在了一起,换句话说,是微信把整个社会进行了有机区隔,然后每一相同族群因为成员们的内在相通而自然形成了原始的微信群,这个群体成员们在一起共同探讨创新卓见,相互交流政经轶事,同提共勉个人心得。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微信的本质后,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微友之间会有视而不见和因为讨厌而删除微友的寻常行径。我希望藉此薄见告知特别讨厌我老韩的诸位微友们,删除我吧,我们不是一路人,何必早晚见了烦

 

五、应证让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和存在感

因为它印证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和事业旅程,比如,就拿我老韩来说吧,政法学院一毕业人生远大目标是当中国第一大律师,结果自己代理了陕西省建国以来最大的集体劳动争议仲裁案,凭着年轻气盛和雄辩的口才把陕建五公司打败了,从而遭到国有企业的恶性报复让流氓职工烫伤了我的大腿后,才知道中国永远都不可能迈入法制时代。

从此便转向了求学求教的道路,西大研究生毕业后教书倒是教成了,可轮到评职称时比我差一万倍的人还比我先一歩拿到副高,看来经济学家是当不成了。于是乎我的前途不得不再次改弦易辙下海打工做策划人,这一次的目标是当中国最有创新思想的策划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拼杀后属于自己创新特色的理论体系是基本建立起来了,案例成果也有那么几个拿得出手的,空洞的荣誉帽子也有几顶,可是我却失去了自己,我从哪里来我清楚,我究竟是谁?我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我迷茫了……

因为,早在2004年10月,老韩同志就在《中国市场》杂志上发表了《20世纪赚金钱 21世纪赚时间》这篇关于两个世纪两大价值观的文章,在当时拿今天流行的话语叫做吐槽一片,骂声如潮,为什么呢?因为几乎我认识的中国人看到这篇文章后,都认为我老韩的脑子被门挤了,我是在那里疯言诳语,胡说八道。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人永远都会为钱而活,为钱而拼搏,这种观点颇有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之“经济人”观点,包括今天中国的主流社会亦然持此观点。所以社会上怎么会有人为闲得发慌,一文不值的时间去奋斗,去争取呢?真的是无稽之谈。

可是,今天有篇文章《德国人为时间而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令我老韩振奋不已:“德国人现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生活的质量是由这个东西来决定的。”诸位要知道,《20世纪赚金钱 21世纪赚时间》这两个不同世纪的两大不同价值观,它们不仅在逻辑上存在着递进关系,而且还存在量变到质变的哲学关联与蜕变,所以本理论的学术贡献恰在于此。而本理论的经济贡献,则体现在转型期中国社会产业结构的递进与升级上,至于文化贡献则体现在价值理念的分流和导向上。

因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为一元化的价值取向一一金钱去奋斗拼搏的话,不仅整个社会的人文道德,公益风尚难以遍及和举步不前,而且会因为严重的价值扭曲和社会分配不公而导致戾气冲天,动荡不安。所以,正是基于上述种种,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值得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乃至全社会去科学探索,去感悟与体验。迄今为止,老韩同志个人和代表太子龙集团所研究出来的系列思想都一一地被世界级品牌行为所应证;

1、2008年提出的“先做思想再做产品”被7年后的美国通用电器首席营销官康斯托克的“要想占领市场,必先占领思想”理论所应证。

2、2007年提出的“让世界责任起来”于5年后被IBM和戴尔电脑所验证。

3、2009年提出的“国家品牌生产力”思想,于3年后被韩国的国家品牌委员会所应证。

4、2009提出的“文化立企 品牌立国”理论3年后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思想所应证。

5、2002年提出的“梦幻需求”于今年被迪士尼的“梦幻世界”所应证。

6、2015年10月20日在微信里发表《国家发展来自文化大观园》(一),2015年11月29日就被《花木小邻通》的“花木新讯”验证了。

 

六、故弄玄虚是典型的不懂互联网思维

老韩曾经跟多位互联网专家请教过,既然网络时代是用户时代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网络传播程序和服务都应该围绕用户的思维和习惯出发一一越简单越好,为什么越简单越好呢?因为,

首先作为人来说没有谁愿意去动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脑子,这跟用户的智商无关,因为用户有权不喜欢他不感兴趣的东西;

其次特别是中年人,一般经过了半生积累后都会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观和偏好,因而思维里也具有了属于自己特有的信息检索系统,也就是说我想要的我会关注,我讨厌的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因为要那些无用的垃圾信息会让脑子爆炸的。网上有很多老编们的脑子显然是被门挤了,因为他们为了网站的点击率完全忘记了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和以人为本,把一项很简单的浏览行为故意搞得神秘复杂,啰嗦麻烦,难道这样故弄玄虚很有意思吗???

最后即便是你想让观众浏览你的页面,那你完全可以凭借一些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来步步诱导,根本没必要用这样愚蠢惹人烦的下作手段来招人恨,看来这些老编们的脑子显然是受过伤了。

 

七、旅游的本质是长见识,长见识是因为缺知识!

老韩出生于陕西没有去过骊山和秦俑,没有登过大雁塔和古城墙,在桂林工作了两年没有去过阳朔,在上海生活几十年没有去过一大会址和法租界旧址,总之在任何地方工作或路过都很少想到去就近的景点旅游和观摩,原因在于去了后悔,所以不去也罢。

因为,旅游的本质是为了长见识,长见识是因为缺知识,否则,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无从谈起。旅游的消极结果是找罪受,所以,只有彻底明白了旅游的正反两方面意义,只有到了一定的知识层次和阅历的人,才能懂得另一个箴言的真实含义一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是不自信的半罐子水平,为了印证自己对世界的判断是否正确和一致。

所以,一般人总是在糊涂了,不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哪个是对的,而哪一个又是错的?其实哪个都有其存在的环境价值和积极意义,问题是我们自己太浮躁,做任何事都不愿意去动大脑,不愿意去思考我是谁?我来到世上究竟要干什么?

如果你不信我老韩的话、你去问一问哪些整日旅游的人,旅游的真正价值与收获到底是什么?保准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而他能说出来的也是秀才早就知道了的,否则“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说景”又从何说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