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逻辑


判断

与吴总小聚,正在创业的中她问我:未来是做产品呢还是做服务呢?

我没有认真澄清实体产品与服务产品的本质区别,理所当然地认为产品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实体产品,而服务指的就是软性的、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服务类产品。

“未来一定是服务的天下,简单的产品制造几乎快走到尽头了。尤其在中国,低端产品是绝对过剩,房地产如是、农业也如是,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能不过剩的蓝海”。我直白地讲出了我的判断。

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总是有天花板的,产品的迭代再快也仍然存在瓶颈,那些没有特色的产品,在高速制造技术的推动之下,快速进入过饱和是必然的。

而服务需求从逻辑上没有真正的尽头,就比如在工作节奏下降之后,一个人可以把所有好看的电影全看完的,可以理解为没有天花板。

心态

“做好服务的关键在于心态,有不少人拿得起却放不下。”吴总对于我国的服务业做出了精确的点评。

“服务对于我不是问题,没有拿得起放不下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拿起过,也就不存在放下的问题,我从来不装”,我回应了吴总。

人的生活境界是从贫穷到富有,从典雅到高贵:与埃塞俄比亚的贫穷相比,日本和美国和美国可以算是富裕,如果讲法国是典雅,英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贵——英国人就是杀人可以做得很美的,服务打造出真正意义的贵族。

有了平和的心态,就有了可以很舒服地弯下腰,给同事们、合作伙伴们、客户们做好服务,不会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道理

代之原来十年里读的最多的管理、哲学类的书籍,最近我读了若干本文学类的书籍,由于故事性非常强,读来非常过瘾。

这些文学类的书籍更多讲关心人、关爱人,这也是讲了所有商业模式和商业文明的根本。无论是贩卖产品还是贩卖服务都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关心人和关爱人,如此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