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带来的营销启示(五十二)
魏长永
小周继承的是五代单传的手艺,世代以此为生,将豆腐皮做的干爽耐嚼,一吃齿颊留香。为了扩大产量,全身心专业制作,将销售的任务全部委托给了邻人小孟,二人合作愉快,都以此走向小康生活,一晃就是二十年。小周变成了老周,小孟变成了老孟。
老孟走街串巷二十载,大大小小的社区里,老少三代没有不认识老孟的。新鲜热乎的豆腐皮,只要老孟抓起,往秤上一撩,保证不差分毫,而且还多出那么一点,顾客满意而回。有忘记带钱的,只管拿走,下次再补上。时间一长,偶尔有忘记还钱的顾客,老孟从不会主动提起,照老孟的话说,就是不值得,谁还不忘记点什么,谁吃都是吃,不耽误吃才是重点。
小区里有个老太太,下楼不便,儿女均在外地工作,老孟不忘每天都按时送到楼上,有时顺便带点老太太需要的东西。被传为佳话。年底儿女回来了,一次性还给老孟钱。另外,老孟都提前把豆腐皮打包,让他们把家乡的东西带到外地给人尝尝。
老孟儿子大了,要做一番大事业,建了蛋鸡养鸡场,每天的鸡蛋卖不完。老孟只好恋恋不舍地辞别了二十年的卖豆腐皮生涯。老周也只能另找他人销售,反正是质量优良,不愁销路。
老孟依旧走小区,自行车换成了机动大三轮,小卖部、居民和附近的饭店、食堂自然都是老孟现成的顾客。每天准时将当天的新鲜鸡蛋送上,好处是大家对老周太了解了,不用讲价还价,也不用看称,保证斤两够数,这就提高了效率。一车鸡蛋,很快能卖光。忘记带钱的,拿上。照老孟的话说,有钱没钱别耽误吃,这是重点。
老周新找的销售人员对居民不熟悉,百般解释这是你们吃了二十年的豆腐皮,人家还是将信将疑,怎么感觉没有原来老周卖的好吃呢?
由于卖不好,老周祖传的手艺就此中断了。由于销售好,老孟家的养鸡场非常红火。
营销启示:
第一 技术在产品层面举足轻重,能让产品好上加好;但是技术不能直接对接市场,中间的环节有个叫人性的东西。
第二 客户观念,是基于钱货两清的销售场景,是大规模销售派生的产物。用户观念,是造就顾客首选的基础,是在产品丰饶状态下提前销售的利器。
第三 “先拥有市场,再拥有工厂”的提法也不对,拥有市场必须拥有搭建市场的硬件,我们叫铺路石。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