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令人惊叹的高增长已成过去。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增长6.9%,为十年来最慢水平,而且到2020年增速将有可能进一步放缓至5.5–6%。曾经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行业,如今却因中国增速放缓而受伤,尤其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备受中国需求急剧下降的冲击。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自2014年以来,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投资,服务业在全部产出增长中占据半壁江山。中国经济正在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向依靠消费的方向转变,可以预期2016年产出将放缓,杠杆率将上升。
这是自然的经济现象。经济规模越大,就越难以维持快速增长。因此,中国要想成为技术先进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需要转型,而这正是中国政府着力实现的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更为平衡、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强调服务业发展与高科技创新,而不是出口与制造业。
这对于顺应经济转型的行业无疑是好消息。然而亚洲地区大部分经济体还没有为中国的“新常态”做好准备。仍在依赖中国“旧经济”格局实现增长的各类投资组合以及市场,在今后几年可能经历更难熬的日子。投资者和决策者一样,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成败将取决于,他们能否摈弃旧有习惯,与中国这个地区经济火车头一同实现华丽转身。
亚洲互联网和高增长服务业将受益
在新经济秩序下,创新制造业与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将大行其道,且会日益兴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政府推出扶持政策,将推动新经济部门在2016年实现20-50%的增长,远高于预测的亚洲(日本除外)基准股票指数约8%的盈利增速。
繁荣的亚洲互联网行业机会尤其多。当前,亚洲互联网产业来到拐点——上网用户已占到全球一半以上,货币化势头正劲。电子商务继续主导互联网江湖,新崛起的增值服务,例如数字广告、电子支付以及在线游戏等,也必将在中国经济大转型中获得长足发展。2016年及以后亚洲互联网行业营收预计将维持20-25%的高增长。在行业整合及移动业务利润率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巨头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除了互联网产业外,从医疗保健、保险到旅游等其他高增长消费者服务业,明年也将有不俗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亚洲人口老龄化令现存基础设施捉襟见肘,因此整个亚洲的公共医疗支出将大幅攀升。例如,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医疗服务行业规模增长至9万亿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七倍。与此同时,未来十年赴东盟国家进行医疗旅游的中国游客将迅速增加,再加上国内药品定价自由化、制药标准提高,这些都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重新检视与传统增长驱动因素相关的投资
2016年,亚洲经济增长预计将跟随中国的脚步,放缓至15年来低点5.8%,低于今年的6.0%。中国需求疲弱以及产业去库存仍将拖累整个地区的增长。疲软的日元和美元走强,也将令亚太区货币备受压力,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未来12个月将升至6.80。同时,2016年亚洲信用债券预料也表现平平,收益率仅在2-3%。不过,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发行的高收益债券,对于持有至到期的长线投资者来说仍具吸引力。
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三个大宗商品净出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中国是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由于2005至2009年期间的过度投资,导致天然气、原油、铁矿石供过于求的情况短期内难以解决。中国需求减少导致动力煤、液化天然气和棕榈油价格大幅走低,冲击了上述三个国家的短期展望以及贸易条件。
美联储有望在本月升息,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令上述国家黯淡的前景雪上加霜。马来西亚股市并不是投资者的投资标的,同时马来西亚及印尼债券亦是如此,因为这两个市场特别易受美国加息的影响。此外投资者也应减码泰国股市,因该国的贸易活动疲弱。
房地产投资者在2016年应抱持如临深渊的态度。瑞银房地产泡沫指数显示新加坡房价估值过高,而香港及伦敦都已进入泡沫区域。中国2016年房地产市场表现将分化:三、四线城市仍受库存问题困扰,而一、二线城市相对健康得多。整体而言,2016年土地销售应乏善可陈,而建筑活动可能进一步减少5-10%。
投资者应对2016年市场动荡作好准备,特别是那些缺乏变革的市场。不过,在中国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之际,亚洲互联网和高增长消费服务行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何抓住互联网和服务业投资机会?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