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不匹配”现状下的“供给侧改革”新解


 “供需不匹配”现状下的“供给侧改革”新解

 

题记: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态度,是对当下中国的一种深思,是实现中国梦的一种要件,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一种高度。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格外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和各抒己见,争鸣出真知。 

    理解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是要我们认清供需不匹配之大势。供需不匹配是指消费者看不上或者无意购买企业(商家)提供的产品(商品),而企业却仍然一厢情愿地生产出一些自以为是的产品。供需不匹配直接导致遗弃式(相对于剩余式)产能过剩,今年初的“马桶盖”现象就足以说明我国具有较大的内需潜力,无非是企业无力挖掘罢了。窃以为,供给侧改革要对企业发大力,要提高企业的品牌策划能力和与消费者的沟通对话能力,谁能洞察消费者的内心需求,谁的产品就能供需互相匹配、就会有品牌附加值,品牌附加值一定要“附”在消费者的身上,而不是“附”在企业自身,企业自己用不了那么多产品。

    坦然说,我国企业因为与消费者的沟通对话能力不够,无法正确理解消费者的情怀,并且他们一直致力于生产一些主观臆断的产品,以致于陷入南辕北辙之笑谈。不然,这么多的“好产品”为什么鲜有人要呢?于是,客观上,社会资源被一些企业大量浪费,品牌附加值被束之高阁,产能过剩随之而来。企业家们要每日自省吾身!特别是海尔张瑞敏、联想柳传志和蒙牛牛根生等行业标杆人物,更要深刻反思我国产能过剩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因素,这种深刻反思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发展高度及其社会责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问题,政府推行的供给侧改革是外力,打铁还须自身硬。

此外,要把供给侧改革落实到实处,力推市场供需平衡,追求“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关键是我们要把我国的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供给侧改革离不开“需求侧激发”,有专家曾提“需求侧扩张”,扩张不如激发来得实在。因此,研究“需求侧激发”的内在机理就显得很有必要!中国政府要把因反腐肃贪而没收回国库的钱、既得利益集团屯积的钱逐步通过法定渠道纳入民生通道进而流入市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要把注册制这个改革之“重器”利用好,要把整个国家机器进一步激活以确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供给侧改革的三个支点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其灵魂是惠民生和顺民意。换言之,我们要用“三个支点托起中国梦的蓝天”——惠民生,施德政;顺民意,秉天意。

这样,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方略就清楚了:在供给侧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务必要继续保持反腐肃贪的高压态势、狠抓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建设、努力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要让因反腐肃贪而没收回国库的钱、既得利益集团屯积的钱及时参与到推动市场经济建设的大局中来,要让整个国家机器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要让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习李新政)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促进社会民主和谐平等法治的一切事务。只有这样,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激发”方能协调起来,“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方能预期形成。(作者简介:吕建军,笔名承迅,鬼谷谋略与孙子兵法学者、品牌学者、资深媒体人、新媒体联盟副会长、浙江企业文化网主编、《文化与品牌导刊》主编,微信号chengxun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