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10月31号下午,周南文化沙龙第七十二期沙龙活动“名家谈修身”主题讨论会在曾卓故居举行。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著名文化学者刘建华,武汉轻工大学党委书记、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著名电影评论家、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诗人牛均富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30余位龙友到场聆听了诸位嘉宾的精彩发言。
唐翼明教授发言(略)
刘建华先生发言(略)
牛均富先生发言并朗诵诗作(略)
饶学锋(周南文化沙龙策划):
上面刘老师谈到利与义的问题,我觉得修身其实也是功利的第一根本,好比土壤之于鲜花。当然,你可以不修身不在乎根本,就能得到甚至更多得到一些眼前利益,但是,“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刘建华老师说的透支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建设,道理就在这里。
徐新桥(博士、省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两位大家和一位大诗人的高谈阔论和高吟豪唱,使我深受启发、激情满怀,今天没有白来,深受教育。我理解唐翼明先生所讲的是中国人尤其需要学习修身,我想这跟刚刚结束的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非常契合。我理解的五中全会的精神就是国家到2020年有两个大目标:一个是建成小康,全面脱贫,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第二个是全面显著地提高国民素质。这里用了显著,就说明提高的幅度比较大;提高的幅度比较大就说明现在的差距比较大。这就需要修身。所以唐先生大声疾呼要修身,这跟我们党中央的精神是非常契合的。而且他也提到我们的习大大到曲阜去,我看这是国家所表现的一种姿态,表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吸收,要发扬光大。因为现在还没有学习五中全会,我们单位过几天才会集中学习,如何结合工作贯彻落实,听了唐先生的发言,我相当于提前学习了,唐先生是不讲五中全会而讲了五中全会,我看是跟我们党中央是非常契合的。
刘建华先生刚才讲了“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给我揭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孔学不是儒学,它是中国学问的集大成,这是刘先生的研究结论,我是赞同的。结合刘先生的研究我有一个体会:中国需要“修身”,世界也需要“修身”。奥巴马需不需要修身?需要。跟我们习大大谈的非常好,等我们习大大一回来他就变卦了,把舰艇派到我们的南海来了,两面三刀,很虚伪。如果说这是为了国家利益,那克林顿先生修下身而不修上身,就不是为美国利益了。说了总统,那么美国的老百姓需不需要修身呢?也需要修身。拿着枪就随便打人,一年打死一万多个人,这行吗?这是修身修到位了吗?也没有到位。2013年美国自己公布的,美国国内有一万多人死于枪杀,我们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修身是讲文化文明,但文化不等于文明,许多文盲因为家教家传而文明堪比君子和大家教授,这就是根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在激变,比如突然富起来了的农民到国外旅游大声说话的问题,也有原由。几千年来在田间在山区在乡野劳作生活,如果不大声说话互相就听不见,养成了习惯,入外随俗作蚂蚁发声状有个过程,需要导游耐心引导对吧。我们中国很多方面有不如美国的,美国也有不如我们中国的,我们大家都要修身。不是说只是中国人要修身,反面的例子都在中国。即使中国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那原因何在?如何解决?我们有没有责任?这是更需要调研解决的。比如,我是文盲低素质,可是高素质的老师在哪里?不都在你们城市里吗?我想得到良好的家教,可是我的爸妈远在天涯,官员和教授的孩子是我这样吗?修身离不开环境,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修身还离不开制度,比如个人诚信体系的建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前年我在一个讲座上讲过《地域文化的生态坐标》这样一个题目,当时讲到的三维坐标:一个是文化的原种基因;第二维坐标就是环境,包括地域环境和外来环境,既要吸收地气营养也要吸收外来良气;第三维坐标是遗传与变异,它向两个方面走,一个是向好的方面走,一个是向坏的方面走,所以有可能生出一个痴呆傻,也有可能生出一个优良的后代。我们的修身不是内修,与环境也有关系,这个环境包括我们自己国家的环境,也包括地球上其他国家的环境。但是我们一定要选好我们的方向,这个方向一定不能出现痴呆傻,一定要出现优良后代。追求利益也没错,但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就错了,我们要利义并举。我有一次为弘扬禅文化到四祖寺五祖寺去,讨问净慧法师,我说现在社会有很多不诚信现象,该怎么解释,该怎么办,你有什么高见。他说根源在于唯利是图。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是不对的,这恰恰是资本逐利的东西,企业就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个人就是要发财,本性使然。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他还有他的一些外控内修,比如反垄断、反倾销、反暴利、反欺诈,有一套陈成熟的法律条文,他信天主教基督教之类。后来我一理解,净慧法师说得真好啊,他说的就是孔子的东西啊,是中庸之道啊,也是华罗庚的0.618,就是什么东西都要有个度,不能走到极端,唯利是图就不行了。利义并举,不是喝西北风。说话也不能偏激,不能浅表,实证样本和规范分析都不严谨。所以习大大说的两个目标,既要实现小康脱贫致富,也要提高国民素质,就是两个文明不偏废。根据两位大家讲的,我就想到了中国需要“修身”,世界也需要“修身”。孔学是一个修身的很好的法宝。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其他嘉宾发言(略)
——摘自第六十二期“名家谈修身”主题讨论会实录(整理:屠思齐 白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