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解读:中央高层将设法清退四类干部


【导言:栗战书指出要清理的这四类干部的适用范围有多大,是上至中央级领导、下至乡镇基层范围呢,还是特指某个特定区间、特定级别的干部?】

日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办主任栗战书撰写的《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一文严肃指出:对四种干部要坚决调整,调整的重点和难点是设法解决这四类干部“能下”的问题。栗战书提到的四种干部:

一是身居领导岗位,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碌碌无为,贻误工作。

【解读:这类干部主要是指那些身居重要岗位,手握大权特权,饱经仕途“沧桑”,谙熟处事哲学的“资深官僚”。他们为人处世,滴水不漏,很难抓到他们的不良行径的把柄。他们大都年事较高,受恩于“前朝老领导”,如今几乎没有再升迁的机会,但是也没有到离退职年限。特别是他们在地方长期“苦心经营”,重用了大批干部且大都在岗,他们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系统,已经长期形成较庞大的“兄弟情谊”般人事人脉关系,甚至形成势力极大的死党。因此,表面看是一个人不作为,其实是一个庞大的阵营不作为。对于这类不作为的“重臣”,如何下岗,的确是一道难题。】

特别解读:中央高层将设法清退四类干部特别解读:中央高层将设法清退四类干部

二是遇到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缺乏担当。

【解读:这类干部是长期在体制内形成的“八面玲珑、刁钻狡猾”一类干部。见人说人话、见鬼唱鬼曲。他们对上阿谀奉承、对同僚点头哈腰、对下也是“和蔼可亲”,谁都不会得罪。凡事只要对自己没有利益好处,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即便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没有想好万全之策,也不冒险、不轻易妄为。他们有这样一种长期形成的心态:手握权力给别人白白服务,觉得“亏得慌”,没有个人名利机会,白白干活“不值当”。这类干部久经官场考验和摔打。被誉为“猴精猴精、放屁无声”式的干部。】

三是虽没有严重违法违纪,但能力和素质很不适应岗位要求。

【解读:这类干部是典型的“听话、老好人”式干部,大都靠人际关系进入体制内,或者是只善于考试的书生式公务员,实际能力很差,缺乏创新创造精神,对于上级唯命是从、对于下级“央求”去工作。这类干部,情商太低、智商不高,不敢也不会腐败,能保住体面的工作和饭碗就算大吉。对于官场的风向和利害关系、对于社会上处事准则,基本看不清内在规律。简单说,这类干部是典型的奴才型、“填充物”式干部,虽然无能做事,但是会贻误大事。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何让他们腾出位置,把他们送达到相对“安全省心”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四是目无法纪,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解读:这类干部有两个明显特征:极端自私、胆大妄为。这类干部中大都智商过人、情商较高、思维敏捷、敢于担当,而且很多人是从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不乏吃苦耐劳、一马当先的做派。但是,这类人往往居功自傲、私欲极强、野心膨胀、胆大过人,其最大的硬伤是:综合修养不足、知识结构缺失。一句话:道德水准和综合素养较差。然而,酿成他们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最大责任首先是制度陈锈,其次是个人滥用职权、肆意妄为。这类干部,正是目前反腐浪潮中“首当其栽”的一批。对于这类干部,因为腐败及犯罪证据确凿,往往较好处置。】

其实,栗战书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酝酿如何破解各级干部“不作为”的难题,并在七月中旬颁布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中办在印发《规定》时已明确了颁布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是,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直到最近,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栗战书再次重申了要设法清退这四类干部。

那么这四类干部的适用范围有多大,是上至中央级领导、下至乡镇基层范围呢,还是特指某个特定区间、特定级别的干部?据悉,相关文件已经明确,这四类干部的适用范围:一是主要适用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地方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参照适用于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

【编后语:一直以来,中国执政党的核心决策层,一直在煞费苦心地研究:如何在民主集中制的大原则下,创新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但收效不大。民间对于累见不鲜、比比皆是的腐败现象,有这样的尖锐评论:哪个大贪官不是中央党校“培养”出来的,哪个腐败分子不是党的组织部门选拔任用的。如果把一个执政党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是寄托在一位领袖的品性上,以及一种不透明的决策议事规则上,那是多么“不科学、不靠谱”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发展,而体制内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几乎是“原地踏步”,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锈封闭的选拔机制,并没有太大改善。一位地方党委的组织部长如是说:各级党的一把手优先把自己的人安排完,剩下的机会以“民主集中制”形式分享给其他常委及党政领导者,而组织部长可操作的回旋余地很大,特别是组织部长给同级党的一把手的“谏言”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很多地方同级党政一把手的矛盾为什么很尖锐,主要在于用人问题上,党的一把手给政的一把手留有的余地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