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访谈录


本报记者 20151129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三周年之际,拓维智库王毅院长发出构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公开倡议,并指出这是国际高端智库的时代使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热议。“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不得不提出的理由与脉络是什么?其可能的内涵与组元是什么?其构建的规律与主体是什么?就此,本记者对中国梦三五战略工程组委会执行主席、首都高校博士团首席导师、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进行了连线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请问拓维智库为什么要提出构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呢?

    王毅院长建国之后的前三十年我们可以仿苏,后三十年我们可以仿西,但是现在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来的路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为了指导中国未来的发展,只有“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这样的思想浓度与话语体量的理论创建才能够承载。中央系列政策的出台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而国际高端智库建设也须有其清晰的使命担当与问题意识。我们认为,将一个若隐若现的问题提炼出来本身就一种贡献。

我们于中国梦提出三周年之际旗帜鲜明提出这个公共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在反复思忖其提出的必要性与时代价值之后的郑重其事的选择。

而当前,中国受到国际上的话语挤压,正因为我们和西方不完全相似,所以被人用敌意和曲解的眼光来衡量。毫无疑问,世界存在着多重现代性的可能,除了西方现代性以外必须要有东方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及其相应的思想理论体系”相对应的概念就是“东方现代性和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

拓维智库创立于十七年前,其初衷就是构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智库。沿着自十七年肇始的海峡战略三部曲的研究,我们早已预言为了对外的和平、两岸的和解和对内的和谐,必须要构建中华民族与人类文明相融的共同愿景,故很早就开始关于中国梦的研究,并在地方上成功试点,于2011年联合各部委一级机构成立了中国梦三五战略工程组委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共计百万字的“人类新文明与中国梦系列丛书”。我们从2013年底开始,已经连续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三场与中国梦相关的研讨会,2013年12月30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会暨首都高校博士团十周年回望”,2014年8月9日的“三十而立:社会担当与群体自律的企业中国梦”,2014年12月28日的“中国梦与世界未来暨国际高端智库建设研讨会”。在2014年底的研讨会,我们还发出了一个“关于构建中国梦高端智库与多层次智库体系的倡议书”,得到了与会的来自北大、清华、社科院等机构的专家的积极相应。我们一直琢磨着要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好旗帜鲜明方便各界专家学者来进行研究,提高大家对现阶段理论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标识出现阶段智库尤其是国际高端智库的使命和任务。在长久的思考之下,终于提出这么一个概念。去年年底的研讨会,我们曾经提出“中国梦本身就是一个话语体系”、“中国是人类新文明的区域试点,这个试点的名字就叫中国梦”、“构建中国梦高端智库及其多层次智库生态体系”,这也算是对去年提法的深化与提升吧。

记者:有些人认为中国梦只是一个大的旗帜与口号,而你们却将之上升到“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高度,会不会担心引起争议呢?

王毅院长提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目的并不是哗众邀宠,而是有其历史的延续性、现实的必然性与未来指向性。中国梦圆梦(2014-2049)的35年,将是异常艰辛也异常辉煌的奋斗,我们将为人类新文明贡献新的文明范式与制度谱系。正如科斯所言“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这将是一场全新的创造。现在我们必须要着眼于这次大转型做好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将集1840年以后的所有奋斗之大成,且来自于对人类新文明的前瞻与预测,并且兼顾到各种现实的条件。只有将中国梦提升到思想理论体系的高度才能满足这系列的需求。

而今天中国的问题,绝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这十年的治国理政问题,其应该有着更宏大的话语体量与更为悠远的历史内涵。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创新与创造,而且深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包含着中国关于现代化的诸多探索与实践,并且指向于人类的未来。

中国目前的转型任务之重,绝不是只有政治家可以完成的,还需要智库的积极参与。而从2013年起国家一直在支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国际高端智库的发展,我们也必须要抛出这么一个议题以方便各种类型的智库的共同参与,调集各种智库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效力。

 记者:那在拓维智库看来,“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内涵呢?

王毅院长:“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根植于历史与现实、对接于世界与未来的一套指导中国转型发展、开辟除西方现代性之外的东方现代性的体系化的思想与理论成果。“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预示着:在西方现代性之外,中国实践有能力产生替代性的概念、理论和更有说服力的文化架构。

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应该包含50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500年的李约瑟之谜与韦伯疑问的解答,170年(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经验教训,建国60多年共产党的执政探索以及30-100年内对于中国未来和人类新文明的预期。

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是复兴、包容和创新的三位一体,继承传统、包容现代、创新未来。

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必须要具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

围绕共同哲学思想基础进行范式创新;围绕稳定的共同理论主题而进行体系架构;围绕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进行有机融合。

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如下的组元:

1. 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范式创新。

在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哲学基础上,融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以及西方的系统哲学等优异成果,突出两种思维范式的高度统一,以东方思维范式为根基,西方科学思维范式为支撑,形成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哲学思维范式。当今世界问题与中国问题的根源是“取其一半”、“各执一端”的片面思维,只有范式的融合与统一才能带来真正的和谐、和平与和解。

2. 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围绕人类新文明的两种选择——东方道路与西方道路,回答中国是否能为人类新文明的制度建构提供新的可能。

(1)对于人类新文明的解答。中国只有在解答人类发展困局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清晰存在,才会发出让世界为之侧目、为之驻足的声音。世界正处在第二轴心时代来临的前夜,文明之间在相互注视、碰撞与冲突之后,将迎来一次文明大融合。西方“个体中心主义”的分析思维范式已经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五千年唯一一个文明延续的国度,中国被寄予厚望。“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很多如罗素、李约瑟、汤因比等先哲都做过如此预言。中国将在解答世界的同时迎来软实力崛起的最佳契机。中国还不是 “游戏规则制定者”, 只有帮助世界解决问题才能争夺国际话语权。

(2)对于中国大转型的解答。这既是建国以来的第三次转型,也是五百年来的第二次大转型。中国既要回答如何从“单极突破”到“五位一体”的转型,更要回答如何在完成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向后现代社会转型。“敢问路在何方”?这次大转型我们将会走向哪里?我们的蓝图、愿景与路线图又是什么?怎么保证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3)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必须要提出超越并包容西方普世价值的核心概念体系,才能帮助中国以精神立国。拿什么来浇灌信仰空心化的中国?我们要构建除了党的伦理体系之外构建的国家伦理体系。作为一种哲学批判,我们用从文化检醒的角度建构一个以文化为价值核心的“文化中国”。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这一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其背后是个人与社会、制度与价值等经典理论问题。

3. 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中国梦各个时期探索的有机统一

    囊括追寻中国梦过程中的各种探索,包括早期启蒙思想、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等思想理论成果将追梦(道路探索阶段)、造梦(道路中试阶段)、圆梦(道路成型阶段)三个阶段的基本观点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而不是碎片式的、零散的。

    而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背后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中国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有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范式创新,又要有基础理论等的全面突破。

记者:那您认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应该如何构建呢?

王毅院长:在20141229日由中国梦三五战略工程组委会、拓维智库、首都高校博士团联合主办的“中国梦与世界未来暨国际高端智库建设研讨会”上,我们拓维智库发出了“关于共同组建中国梦高端智库及其多层次智库生态体系的公开倡议书”,在该倡议书中我们指出:

“作为世界唯一一个五千年文明延续的国度,中国面临着成为人类新文明的区域试点的历史机遇,这个试点的名字就叫“中国梦”。这个试点是两千五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产物,届时,它将诞生与当今西方世界不同、但会至少与之并列的另外一套文明范式,在西方分解式思维范式之外运用中国系统思维范式,在西方话语体系之外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在西方知识体系之外构建中国知识体系,在西方式民主之外构建中国式民主,这些内容的完成绝非是一时、一城、一域之功,必须集全民及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完成。”

作为这个试点背后的理论支撑,“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也非一时、一城、一域之功,必须要集全民及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完成。需要国家、智库界、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美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得益于三件事:国家进场、学术共同体和“范式”生产。而我们要构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也必须对西方经验加以镜鉴。我们也必须国家进场,从2013年开始,尤其是2015年1月21日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之后,国家也开始进场,但是要更侧重于背后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中国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意识到我们最大的挑战不是零散问题与小问题,而是支撑一个国家的话语权问题,我们小问题研究了很多,但是大问题与事关全局性与根本性的问题却一直忽略;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或者我们没有意识到大问题的存在或者不知道如何来界定与命名这个宏大问题,希望“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这样大概念的提出以及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中国知识体系的构建”等的强调能够有所帮助。同时构建学术共同体,各种类型的智库如党政智库、社科院、高校智库、军方智库、民间智库等要抛开门户之间,各展所长,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展开通力合作。最终必须要实现“范式”生产,“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新的范式生产,要创造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习近平,2013.8),以此给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中国制度营造理论与话语空间。

    记者:那您认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中为什么要突出国际高端智库的作用?

王毅院长:国际高端智库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要代表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与对话,要代表中国行使在国际事务乃至世界未来方面的话语权。

在“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构建中,必须要突出智库尤其是国际高端智库的主体作用。作为游离于官、学、商之外的独立力量,作为社会力量的杰出代表,智库尤其是国际高端智库在中国的软实力打造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改革开放初“摸着石头过河”,发生经济领域的边缘革命时,专家学者扮演的作用可能只是“起辅助的功能,敲敲边鼓的”(周其仁语),但是在现在这个“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时代,智库所扮演的作用要远远大得多,并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很多政治家无暇完成、无力完成的理论构建工作必须由智库来担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官方现有的话语体系之外,单独提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原因。以此让智库尤其是国际高端智库明白自己所承担的艰巨任务与光荣使命,我们要贡献给时代的、输出于世界的将不仅仅一些零散的想法,而是一个“体系”与一个“范式”,与当今西方世界不同、但会至少与之并列的另外一套文明范式。这个体系与范式将是我们未来政府施政中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思想源泉。

同时,国际高端智库要还发挥其影响政策、塑造舆论、培养人才的功能,营建多层次智库生态体系、督导政府、引领学界将“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走向纵深,使其变为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记者:我刚在一直在想,拓维智库既然提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必定是在这个方面有所思考。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拓维在“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构建上做出了哪些努力,并经历了那些研创阶段与心路历程吗?

王毅院长自1998年我本人作为国务院机关媒体记者采访时任福建省长贺国强开始,拓维智库酝酿并提出了海峡战略三部曲,并推动了其中第一部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的出台;历经17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淀,构建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形成“人类新文明与中国梦”系列理论专著;联合多个国家一级社团及部委研究机构成立中国梦三五战略工程组委会进行社会推动与组织宣贯;面向全国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中国梦理论体系试点。拓维智库经历了高层沟通与政策推动、思想研究与理论建构、社会推动与组织践行、社会实验与试点检验等多个阶段。

1998年,带着“香港已经回归,澳门回归在即,台湾何时回归?”的疑问,我来到八闽大地,开始思考台海问题的出路。台湾问题表面上国共内战遗留问题,本质上是道路选择问题。中国作为第一次轴心文明时代的三大文明原创国之一以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五千年而文明不断的国度,其系统思维范式所孕育的东方文明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流之一。但在人类奔向现代化的征程上逐渐式微,被西方文明挤到历史的边缘。在救亡图存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开始了道路探索。台湾由于其近代的历史遭遇,走上了一条以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为制度样板的西方道路。而大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考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传统与现代、东西与西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交融使得台海问题超出了普通的民族统一问题。人类目前主流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文明在海峡两岸进行隔空较量与制度比对。单一制度的统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台海问题,两岸统一的本质上制度文明的融合,必须要在人类新文明的视野下,站在东西方制度文明融合的角度考量台海出路。

在贺国强、习近平、张高丽、卢展工等闽鲁历任领导的支持之下,通过八次省内外的大型调研,拓维智库经过系统设计筹谋提出了海峡战略三部曲(经济合作之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融合之海峡经济区、政治和解之全球华人华侨经济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部曲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台湾海峡对面建立一个与台湾对等的区域经济主体,与台湾进行经济层面的沟通与合作。1998我本人作为国务院内参记者和中国政府制度创新课题组组长采访了时任福建省长贺国强,在其支持下对福建全省区域经济进行了宏观调研后明确提出关于台海战略问题的“海峡难题”。2000年,在时任省长习近平的支持下对福建非公经济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主体进行整体调研,初步形成解决台海战略三步走的总体构想及其第一步关于以福建为主体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3年,在时任省长卢展工的支持下,通过组建首届首都高校赴闽博士团,对闽东南闽东南民营经济的发展转型与福建青年企业家的成长问题,对福建的6个地市和30多个省直部门与300多个企业进行了为期1个月专项调研;这次调研后给福建省政府正式提出了《来自蓝色文明的呼唤——关于福建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建议》,直接促成了福建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在博士团组织前后,我还专程赴鲁与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就齐鲁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鲁区域互动与产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并确定了赴鲁博士团组建的意向。随后于2004年,接受福建省经贸委的委托立项课题《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与产业生态系统研究》对福建的产业经济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研,形成了海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7年,拓维智库针对福建省全国两会议案提案进行了关于海西在中央决策层面的政策建议调研,形成了《在海峡西岸画个圈,迎和谐社会之春天》的两会政策建议报告,并最终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2009年,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的若干意见》文件这标志着拓维智库原创策划的台海战略三部曲的第一部海西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正式出台。

第二部曲是海峡经济区。在2006年的早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峡西岸后,拓维智库就福建省委政研室和福建省经贸委的联合委托立项课题《海峡西岸经济区系统研究与海峡经济区战略展望》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过渡形态的经济区,其最终指向是与台湾融合,构建海峡经济区,进行两岸各种层面的制度实验。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为平台的两岸合作实验正在开展之中。

第三部曲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全球华人华侨经济区。这需要对中华文化根脉进行梳理,同时提出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政治和解,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以此次狮城“习马会”为契机,海峡战略三部曲第三部正式拉开帷幕。“习马会”是两岸领导人因战火暌违66年之后的首次会面,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开启两岸关系的新纪元。

在完成台海战略三部曲的原创设计之后,拓维智库对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建构,形成了人类新文明与中国梦系列专著,并分别于2013年12月30日、2014年8月9日、2014年12月28日在北京大学分别成功举办“中国梦与中国新型智库研讨会暨首都高校博士团十周年回望”、“‘三十而立:社会担当与人格独立的企业中国梦’研讨会”、“中国梦与世界未来暨国际高端智库建设研讨会”。分别从中国梦体系的构建与国家战略规划的承担主体进行了界定、从中国梦在企业层面的落地以及中国梦与世界未来的关系等进行了探析。同时,为更好发挥智库的社会推动作用,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元社会力量格局的形成,拓维智库于2012年11月16日联合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及国家一级社团联合成立中国梦三五战略工程组委会进行社会推动与组织宣贯。

为了促进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落地,寻找案例样板。拓维智库于2010—2011年在山东乳山市进行了一场以三爱五福国家伦理价值体系为核心的带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综合试点。目前,拓维智库正在河南林州市进行一场以“三和五治”国家治理体系为核心推动五位一体建设,打造容纳中国道路三个阶段的中国梦县域样板试点。拓维智库多层次多角度试点体系正在面向全国铺开,为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探索更多可能。

最近拓维智库历时五年时间创作的“人类新文明与中国梦”系列丛书在反复修改之后,将会付梓印刷。这套丛书由《人类新文明宣言:第二轴心时代的整体跃迁》、《三爱五福: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价值总纲》、《中国大转型:人类新文明视角下的中国梦体系构建》等组成,届时将会与大家见面。这代表着我们对“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系统回答。 

记者:谢谢王毅院长。在他看来,“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有其不得不提的重要理由,有其历史的延续性、现实的必然性与未来指向性。而“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则包括对于人类新文明的解答、对于中国大转型的解答以及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等组元,其背后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与中国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则需要国家进场、学术共同体以及“范式”生产,并要突出智库尤其是国际高端智库的主体性作用。同时,王毅院长也与我们分享了拓维智库在“中国梦思想理论体系”构建中的系列努力;也让我们期待拓维智库“人类新文明与中国梦”系列丛书的早日出版。

再次感谢王毅院长,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