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灵【汇福资管】
上周我们就债券的相关定义、 种类、特点、专业术语做了介绍,参考香港债券投资(一),接下来我们就债券的价格、孳息、风险及信贷评级、以及如何买卖香港债券做具体介绍。
【4、債券價格】
在二手市場買賣的債券,其價格受多項因素影響,而孳息率亦會隨之改變。孳息率與債券價格互有關連,一般會出現以下走勢:
1、若按票面值(即“票面價”或“平價”)買入債券並持有至到期日,孳息率將與票面息率相同。
2、若以高於票面值的價格(即“溢價”)買入債券,孳息率將低於票面息率。
3、若以低於票面值的價格(即“折讓價”或“貼現價”)買入債券,孳息率將高於票面息率。
【5、債券孳息率】
如打算投資債券,除了考慮買入價和票面息率,還要參考孳息率以比較不同債券的回報水平。如果發債條款及信貸評級均大致相若,則孳息率愈高,債券的潛在投資價值也愈高。下一步是仔細比較買入價及票面息率,從而選出最值得投資的債券。債券的實際孳息率取決於其認購價或買入價,因此可能高於或低於票面息率。目前常用的債券孳息率指標有三種,分別為現時孳息率(current yield)、到期孳息率(yield to maturity)和至通知贖回時孳息率(yield to call)。
1、現時孳息率(current yield)── 即按年平均回報率,計算方法是將債券現時的年度票面息除以債券價格。
2、到期孳息率(yield to maturity)── 預計持有債券至到期日所得到的回報率,通常以每年回報率的形式表達。
3、至通知贖回時孳息率(yield to call)── 由開始持有債券起計,直至接獲贖回通知為止的回報率,只適用於被提早贖回的債券。
孳息率才是投資債券實際的回報率,即使債券的票面息很高,其孳息率(即實際回報率)卻未必高,兩者不可混淆。
在選擇債券時,不能單看孳息率。基於種種原因,高息債券不一定適合投資。一般來說,評級較低的債券必須提供較高利息才可吸引投資者,至於投資期較長的債券,除非在債券發行時出現孳息曲線倒轉的現象,否則孳息率亦會較高,但這些債券往往涉及額外的風險,大家必須留意。
投資者在買入債券後,便會成為發債機構的債權人,而發債機構的信用可靠程度(creditworthiness)往往反映了該公司是否有能力向投資者還款(即償還債券的利息及/或投資本金)。部分債券可能有保證人就發債機構的責任和債務作出擔保。投資者亦可參考發債機構或債券本身的信貸評級,信貸評級是由信貸評級機構評定,例如標準普爾及穆迪等。若信貸評級機構認為債券持有人有較大機會取回債券的投資本金及利息,則會向有關債券發出較高的評級,但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信貸評級只反映某一信貸評級機構的看法,而且可能會不時轉變。
債券孳息率亦受該債券的信貸風險影響。一般來說,債券的信貸風險愈高,其信貸息差也愈大,孳息率亦會隨之上升。信貸息差是指債券的風險溢價(註),即投資者期望風險較高的債券可帶來的額外回報。由於屬非投資級別的債券附帶較高風險,孳息率也相應較高,所以亦稱為高息債券(high yield bonds) 或垃圾債券(junk bonds)。
投資者可向中介人查詢債券最新的信貸評級。在評定債券評級時,信貸評級機構會考慮多項因素,例如發債機構的其他債務、財務狀況(例如發債機構的收入及盈利增長速度),以及其他從事同類業務的公司的表現等,主要目標是提醒投資者注意個別投資工具的風險水平。
每家信貸評級機構都會自行制訂信貸評級級別,並會以不同的標準評定長期及短期債券。下表概述了多家信貸評級機構的評級指標,以供參考。有關個別評級的詳細說明,可於各信貸評級機構的網站查閱。在比較債券時,應採用同一套評級標準。
【7、主要風險】
任何投資均涉及風險,債券也不例外。
1、違責/信貸風險:發債機構未能如期支付利息或本金的風險。
2、利率風險:利率上升時,定息債券的價格通常會下跌;若利率下跌則會推高定息債券的價格。如果你打算在到期日之前沽售債券,所得金額可能會低於買入價。此外,相對於年期較短的債券,年期較長的債券較易受利率變動所影響,即對利率的升跌較為敏感。舉例說,30年期零息債券對利率調整的敏感度通常會較10年期的定息債券為高,這是因為零息債券只會在到期時才歸還本金,在此之前不會派付任何利息。零息債券的價值是把到期時須要歸還的本金,以貼現(discounting)的方法來計算其現值。因此債券年期愈短,折讓率及利率變化對債券價值所帶來的影響亦愈少。
3、匯率風險:如果債券以外幣訂價,持有人將要面對匯率波動的風險。若債券持有人將收回的外幣本金及利息兌換為本地貨幣時適值外幣貶值,其收益將會減少。
4、流通量風險:需要現金周轉或打算將資金轉作其他投資的債券持有人,可能需要在債券到期前沽出債券,但如果債券在二手市場的流通量欠佳,則可能難以沽出債券套現。
5、通脹風險:投資債券的回報亦會因物價上漲而失去購買力。因此,以債券票息作為定期收入的投資者,必須考慮通脹所帶來的影響。
6、事件風險:每當發債機構進行合併或收購等企業活動,其信貸評級可能會下調。此外,若發債機構須發行大量新債以集資進行企業重組活動,該公司贖回現有債券的能力亦會減弱。
【8、買賣債券】
投資者可透過經紀行或銀行(下統稱“中介人”)購買債券,或在發債機構首次公開發售債券時直接向該機構認購債券。如果債券在交易所上市,其買賣方式會與上市股票相若。至於非上市債券,投資者只可透過銀行在二手市場買賣。
如何買賣債券?
1、你可以在債券首次公開發售時,以指定的認購價買入新發行的債券,亦可購買在二手市場交易的債券。
2、若債券已在交易所上市,其買賣方式與買賣上市股票的方式大致相同。
3、如果債券在二手市場買賣,債券交易商會透過電子顯示終端機接駁二手市場,以取得債券的最新指示價格資料,但買家與賣家通常只會私下交易,不會透過終端機進行磋商。一些中介人或會持有若干債券,準備日後售予客戶,如果你持有的債券的交投量並不活躍,買賣差價將會較大。
我需要留意債券的流通性嗎?
1、你能否順利地以理想的價格出售手上的債券,取決於該債券在市場的流通量。一些市場或會設有莊家,負責提供流通量。
2、如果你持有的債券是可售回債券(puttable bond),而你亦有意沽出該債券的話,發債機構有責任根據銷售文件的條款,購回你持有的債券。
3、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緊記向中介人索取更多資料。
4、即使債券已在交易所上市,亦不表示其二手市場必定有高流通量或交投活躍。
公開發售債券與私人配售債券有何分別?
企業可以公開發售或私人配售的形式發債,以籌集資金。
除非獲證監會批給豁免,否則債券銷售文件的內容必須遵從若干規定,並須根據《公司條例》註冊成為招股章程,才可向公眾推出。發債機構可通過公開發售債券而籌集大量資金,因為任何有經濟能力買入該債券的人士均可認購債券。投資者可在發債章程查閱發債機構的詳細資料,例如其業務及財務狀況等。
企業亦可以私人配售方式發債,作集資用途。從發債機構的角度而言,直接向限量的投資者或專業投資者發售債券,往往可以節省成本及時間。若以私人配售方式發債,則無須遵從《公司條例》內有關發債章程的內容規定。
就私人配售的債券而言,其銷售文件可能未經證監會審批或認可,若有人邀請你購買這類債券,你應查明該債券是否獲其他司法管轄區認可或規管。若投資顧問建議你買入這類債券,可要求顧問解釋推介原因及說明你會得到甚麼投資保障。如有人就這類債券要求你簽署確認書,當中表示你要求投資於某一產品並完全明白該產品的銷售文件,你必須小心查核聲明書的內容,如與事實不符則切勿簽署。
請緊記:即使債券的銷售文件獲證監會認可,不等於證監會認許或推介該債券,亦不表示該債券的投資者無須承擔投資風險。
債券如何報價?
債券一般按本金的某個百分比標價,以本金為100,000元的債券為例,若報價為103元,即表示你需要支付103,000元才能買入該債券。
債券在二手市場的交易價格可能與你之前付出的買入價有很大差別。債券價格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目前的利率、關乎債券信貸評級的任何轉變、市場上類似的債券的供求狀況,以及(若該債券屬“可換股”或“可轉換”債券)正股的價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