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联合早报专稿,刊于11月23日
金泳三,韩国宪政的现实主义实践者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亚洲民主转型,韩国是典型代表。
韩国由军政独裁走向民主宪政的险途中,“三金”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实践者。“三金”者--金大中、金泳三和金钟泌。22日凌晨,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去世,韩国“三金”也只剩下了金钟泌一人。令人唏嘘的是,去世的“二金”均成就了他们职业生涯的梦想和让韩国宪政国家的理想--成为民选总统。而且,在韩国民主化的过程中,金大中和金泳三曾经是相濡以沫的战友,当然也曾经为了最高权力而竞争。但是,让韩国从军人独裁升华为民选文人政府,却是金大中和金泳三--当然也包括金钟泌的共同理想。
相比金大中前总统的理想主义,金泳三前总统更具有现实主义色彩。这两位前总统的政治特质,也成就了如今韩国政坛的两大政治光谱--进步和保守。由军人独裁和民主宪政的你死我活到进步与保守的制度化博弈,也是两位金姓前总统对韩国宪政体制的贡献。
说金泳三前总统是现实主义的宪政实践者,他的人生经历足以佐证。和出身商人家庭的金泳三前总统不同,金泳三出生于贫穷的渔民家庭。前者放弃商业机会而投身政界,本身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后者出身贫困,18岁时就写下“未来大总统金泳三”的横幅作为作为座右铭,则显其为理想坚韧不拔的现实主义情怀。从渔民穷小子到入主青瓦台,金泳三用了46年的漫长岁月。
在这46年间,他的从政之路尽管荆棘满途,但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大学时代,他就得到时任外交部长张泽相的赏识,30岁时成为国务总理张泽相的秘书。随后他的政治生涯,是在漫长和艰难的在野党抗争中度过的。这期间,他和另两位民主斗士互相支持。尤其是在全斗焕时期,金大中在韩国绝食抗争,流亡美国的金大中则在《纽约时报》撰文支持金泳三。两人联合组建了新韩民主党,并在当年(1985年)的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反对党。虽然“二金”和该党妥协派分裂,但金泳三的“行”和金大中的“言”--言行合一,让韩国民主运动进入了新阶段。两位民主抗争人士的珠联璧合,也让韩国人看到了国家实现转型正义的愿景所在。
卢泰愚时期,韩国民主转型迎来拐点。作为新旧时代的政治人物,卢泰愚以大智若愚的政治手腕,利用民主规则,分解“三金”领导的在野力量,让“三金”为了大位而分裂,形成所谓“一卢融三金”的政治局面。“三金”败绩,凸显韩国民主运动的复杂和艰难,也说明长期参与民主运动的政治家们,在民主曙光出现之际,迷乱了心性。其实,何止韩国,任何国家皆是如此,民主斗士们也有政治不成熟的时候。尤其是韩国“三金鼎立”时代,为了胜利在望的权力,谁也不肯让步。不过,卢泰愚的“一卢融三金”不过是延缓了韩国民主化的进程。
后来,金泳三借卢泰愚之力,率领第二在野党和卢泰愚的执政党合并。虽然金泳三被韩国媒体斥责为见风使舵的政治投资者,但也凸显金泳三不同于金大中的现实主义特质。此时,不是“一卢”融“三金”,而是金泳三借助卢泰愚之力为总统大位而冲刺。1992年,金泳三终于赢得第十四届总统大选,实现了年轻时代的梦想。
金泳三执政5年,使军人政权成为历史,开启了韩国文人政府时代。他执政期间,开始了对军人政权的拨乱反正,使韩国政府呈现宪政新局。一是纠正历史错误,依法逮捕全斗焕和卢泰愚两位前总统,为光州民主运动正名。二是主导金融实名制,要求公职人员公开财产,拒绝政治现金。三是清算军人干政,禁止军人介入政治。
金泳三和卢泰愚的合作,让韩国民众更倾向于将金大中视为韩国的民主之父。但是,韩国奠定宪政国家的根基,实赖金泳三总统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金泳三治下的韩国,不仅仅是实现了民主宪政的转型,韩国也因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而加入了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组织被视为富国俱乐部,也意味着金泳三率领韩国人民步入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当然,金泳三前总统也因为支持韩国的财阀制度而备受民众批评。韩国陷入经济危机而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附带屈辱政治条件的援助,也被韩国舆论视为金泳三执政的硬伤。其子陷入贪腐丑闻,也使其反腐努力蒙上阴影。
然而,金泳三作为韩国梦想的实践者,足以成就其不朽的历史定位。另一位理想主义的民主先行者金大中,入主青瓦台则是在金泳三之后。韩国民主转型,在“二金”的言行合一中真正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