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完成中朝关系“复苏之旅”后,两国最高领导人会晤也提上了日程。根据日本媒体报道,金正恩最快将于明年五月朝鲜召开新一届劳动党全国代表会议前,对中国进行外交首访。
我在《中朝关系突变的深层原因》中认为,中国对中朝关系“解冻”,回到金正日时代的原有轨道,是基于一些深层原因,对中朝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后认识到,“对于朝鲜事务,中国无法置身于外。由此,除了改变自身策略,别无选择”,朝鲜一系列内外举措,“将直接损害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加强和中共同根同源的劳动党执政的朝鲜的紧密联系,就像其靠近俄罗斯一样,是一种战略性需要。朝鲜不仅作为中国地理上,而且是政治上的战略屏障价值愈益显现”,“日本的新安保法案将朝鲜半岛纳入其政策范围,客观上使中朝增加了加强联系的动力”。这些深层原因包括,中国对朝影响力的式微、中国以政治安全为核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受阻、日本强行通过安保法案将朝鲜半岛纳入政策范围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改善中朝关系的动力,源于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迫切担忧和关切。在这个前提下,计划中的金正恩访华就需要消除阻碍两国关系的深层次矛盾,重点是突破三个关键障碍。这三个障碍是:
战略关,如何界定两国关系。中朝关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朝鲜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这一关系在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后,中断了数十年。金日成政权建立后,中朝恢复了关系,虽然不再是传统的天朝和藩属的关系,但经历朝鲜战争血的洗礼和缔结《中朝友好互助条约》后,中国成为朝鲜事实上的“保护国”。这个条约在到期后又继续生效,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约束两国关系的法律依据。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长期以来遵从这一条约发展两国关系,对朝进行援助并提供政治、外交、军事保护,这是朝鲜三代政权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朝鲜并未尽到自己的义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背弃实质上的盟友关系,试图单独与外界媾和,以摆脱中国影响,实现自身独特利益;二是在中国反对情况下,启动并坚持核武化政策,发展远程导弹、核武器、生化武器等,提出建设核武强国;三是无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和战略性存在及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悠久联系,屡次制造边境事端,危及半岛和平稳定,并对中国的斡旋采取利用态度,搞战争边缘策略,使中国角色变得尴尬。
金正恩访华,中朝之间首先就要就重新界定两国关系,特别是对是否延续《中朝友好互助条约》,作出国家决定。中朝关系中的很重要方面还有,朝鲜须承诺在其国内不再有意掀起排华政策或者展开刻意肃清中国影响的行动。搞清中朝关系的性质、层级,是中朝关系正常发展的战略前提。
核武关,如何逐步放弃核武。朝鲜核武化不仅是当前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朝鲜和外交关系的最重要障碍因素,也是对中国的现实和潜在威胁。朝鲜地域狭小,而且多在中朝边境开展核试验,由此造成的核污染直接损害中国公民生命安全。从长远角度看,朝鲜的核武库的拥有者一旦变成中国大陆的敌人,它们立即就会成为威慑中国的战略武器,且由于中国靠近朝鲜,受害的几率和程度都将是最大的。
正因如此,通过软硬措施迫使朝鲜政权逐步放弃核武化政策,不仅是朝鲜半岛地缘外交的需要,更是攸关中国大陆的战略利益和公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它是中朝关系改善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在金正恩访华前夕,中朝政府必须就此达成原则性共识,就朝鲜如何实现逐步放弃核武,启动中朝政府间谈判,并就恢复六方会谈达成协议。
半岛关,如何维护半岛稳定。已故的金正日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边缘策略令人印象深刻,多次将中国推入难堪境地,而中国常常也不得不为其收拾局面。金正恩即位后,这一局面得到持续,直到两国关系“冷却”,但发生在八月下旬的朝韩新的武装冲突,使得中国认识到中国无法置身事外。
金正恩政权若真心改善两国关系,致力于发展经济,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就必须与中方就放弃战争边缘策略和恶意制造边境摩擦达成协议。这是中朝关系回归常态的重要条件。
中朝关系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和奇特的关系。在两国关系刚刚结束冷却,而朝鲜最高领导人即将访华之际,中国需要就上述因素作出深思,并借机促使朝方与中方一道就此进行协商和谈判,作为实现金正恩对华外交首访秀的必要前提。